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州观察 武威】探索生态保护与治理新路径

甘肃日报 2014-07-30 17:54 大字

【市州观察 武威】探索生态保护与治理新路径

探索生态保护与治理新路径

本报记者 马顺龙

近年来,民勤县按照武威市委提出的“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并重、造林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同步”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新路子。

民勤县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依靠群众、实行国家扶持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实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实行人工造林与封禁保护相结合,坚持依靠科技、实行现代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坚持工程带动、实行重点突破和综合治理相结合,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屏障区。县上把生态建设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实行县级主要领导包重点工作、包项目、包示范点工作制度。推行严格的项目管理、财经约束和审计监督制度,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向林业建设倾斜。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关政策,认真执行森林火灾、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重大沙尘暴灾害、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四个应急预案。县境内严格落实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禁止野外放火“五禁”规定,防沙治沙、特色林果业、森林资源管理等实行数字化管理,护林防火实行网格化管理,黄案滩、老虎口、青土湖、红崖山水库等重点区域防火期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火情零报告制度。实行工程技术人员定示范点、包任务落实、包建设质量、包技术服务、包成果效益的“一定四包”责任制和分片包干制度;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点面工作法”,不断完善工程进展日报告、督查督办、末端反馈、工作激励、定期通报、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巩固提升生态治理成果。

2010年以来,民勤县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保护生态的核心举措和长效机制,配套出台年度实施方案、技术规程、扶持政策、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以酿酒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县发展特色林果45万亩以上。2013年底,全县特色林果面积达到30.97万亩,县内人均特色林果面积达到1.3亩,建成1000亩以上高标准示范园17个,500—1000亩的示范园26个。积极培育林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成甘肃紫轩民勤酒厂等特色林果加工企业12家,年生产能力达到8.53万吨,其中酿酒葡萄年加工能力4.3万吨,红枣、枸杞年加工能力4.23万吨。大力发展干旱区沙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生态经济产业,全力打造勤锋滩“千亩大田林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成1.34万亩沙产业试验示范生态园,推广示范以梭梭接种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5万亩,培育壮大甘肃天盛、北京东方腾宇等沙生植物种植和加工企业,实现了沙区植被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开发。

民勤县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规范管理,把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硬约束作用,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让“红线”变成刚性约束,不可逾越。自2010年以来,全县各行业用水总量控制在3.51亿立方米以内,未突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水权总量指标。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削减,其中2010年控制为1.05亿立方米,2011年控制为8869万立方米,规划确定的近期治理目标全面实现;2012年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为8515万立方米,规划确定的远期治理目标提前8年实现;2013年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为8578万立方米。同时按照市上“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的总体要求,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全县农业用水比例由原来的90%以上,降低到2013年的75%左右,各行业用水效益逐年提高。

如今的民勤,正在改写着“沙进人退”的历史,昔日肆虐的黄龙渐渐失去了威风,变得安稳起来。2010年以来,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55.1万亩,发展特色林果业30.97万亩,实施工程压沙16.05万亩,实施封沙育林44.1万亩,通道绿化1294公里,农田防护林4.5万亩。截至2013年底,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累计发展特色林果30.97万亩,完成工程压沙41.15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2013年底的12.32%,荒漠化、沙化土地由2009年的94.5%减少到2013年的89.8%,沙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地下水位显著回升,重点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夹河乡黄案滩2008年关闭的96眼机井中有7眼自流成泉,区内地下水位明显上升,通过人工管护、人工促进植被修复、围栏封育等措施,芦苇、白刺、梭梭、沙枣等10万亩沙生植被蓬勃丛生,区内植被覆盖度由2008年的28%提高到2013年底的45%。红崖山水库区域以国家湿地公园批复试点项目建设为带动,多部门协作、多方筹资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水库水域面积逐渐扩大,库区周围植被葳蕤丛生,林木欣欣向荣,引来成群的白天鹅和大雁、灰鹤、黄鸭、白鹭等十几种、数万只水鸟候鸟飞抵红崖山水库迁徙、越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闻推荐

甘肃民勤:“沙乡”勤勤向绿洲

甘肃民勤:“沙乡”勤勤向绿洲新华社记者郭刚程楠处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围之中的甘肃省民勤县,素以“沙乡”之称而被国人所熟知。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异常严酷的荒漠之地,近些年来,当...

民勤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民勤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