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这场硬仗,我们有底气、有信心!”
无为市高沟镇石板隆兴洲,防汛人员在堤坝上值守,及时应对管涌、渗漏等险情。记者杨大伟摄
□记者 潘晔 翟婉倩
7月15日,暴雨如注,石板隆兴洲外,江水已经漫过圩堤脚下的树木,江上船只看上去与路面齐平。长长的堤坝上,砂石、布袋等防汛物资堆放在地面,每隔一两公里设有一个用于防汛值守的红色帐篷。帐篷内外,防汛值守人员行色匆匆。
石板隆兴洲在无为市高沟镇境内,位于长江大堤南端,是当地防汛的第一道防线。气象部门数据显示,7月14日08时至15日08时,芜湖市有中雨,局部大雨,其中无为市降雨量3.9~22.3毫米。加上长江上游来水持续增加,当地的防汛压力不言而喻。
刘善友带着一批砂土、石子赶了过来。卸下物资,他坐在帐篷里稍作休息,脸色略显疲惫。一旁的桌子上,摆放着昨晚巡堤用的手电筒、竹棍,还有一张沾着雨水的防汛人员巡查记录表。表上写着:“7月15日4点至6点,原管涌险情段再次出现泥浆溢出。”
“当时,大伙儿赶忙在‘养水盆’里放置一批沙袋、石块,还有一些被我们称为‘瓜子片’的小石子,用压渗导流的方法紧急排险。”刘善友是高沟镇水利站站长,从7月2日起就值守在防汛一线,每天不仅要运送防汛物资,还要及时应对管涌、渗漏等险情。
堤坝背水坡的底端,一个水盆状的圆台,就是他所提到的“养水盆”。7月13日夜间,长江水位高于地面,随着流水压力增大,流沙对堤坝形成拉伸作用,石板隆兴洲第一次出现管涌险情。15分钟内,防汛人员、抢险人员到达现场,装沙袋的装沙袋,垒石子的垒石子。5个小时后,一个用沙石、“瓜子片”围成的巨型“水盆”完成了。“养水盆”里的水与长江水位保持平衡,减轻了流沙的拉伸压力,降低了堤内水压对堤坝的损坏。
尽管“养水盆”已经搭好,但日夜值守的防汛队伍丝毫不敢放松警惕。所有防汛工作人员、民兵、志愿者分为8人一组,随时观察水的流量,一旦水压增加或者有泥沙溢出,就要第一时间增加压石层,做好压渗导流。“我们24小时在堤坝上值守,确保出现险情时第一时间应对。”
“我在1983年就经历了一场防汛战。当时,虽然长江水位没现在高,江水却快要漫过堤坝。为了减缓水流、保护江堤,我们只能用秸秆制成导浪草,放入江中。”刘善友回忆道,1998年后,无为大堤、芜湖江堤都进行了加固。和过去相比,芜湖的防洪能力、抢险救灾能力大大提高,我们一定有信心和底气打赢这场硬仗!
话音刚落,刘善友就接到一个电话,要他立即运送一批防汛物资到另一个值守点。和他同组的值守人员也分别接到任务,大家迅速披上雨衣,纷纷走进瓢泼大雨中……
新闻推荐
连日来,受强降雨影响,无为市境内江心洲、外滩圩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无为市积极行动,周密部署,紧急转移沿江各镇江心洲群众...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