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防大汛 安置点内有笑声

大江晚报 2020-07-14 01:19 大字

市民在安置点内住得很舒心

7月13日上午开始,天下着大雨,这对本来防汛形势严峻的芜湖来说又增加了压力。不过,芜湖依旧处变不惊,而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天气、水情等及时做好应对。当日中午,记者来到无为泥汊镇,尽管江水已逼近无为大堤外圩顶面,但巡堤、抢险等工作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外圩守护有条不紊

无为大堤全长约124公里,保护着巢湖流域内合肥、芜湖、马鞍山、六安四市众多国土、耕地、人口,以及一大批工业、电力、交通、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泥汊镇位于无为市东南,东临长江,长江流经泥汊镇12公里,无为大堤横亘在境内东南,长14.2公里。而在这14.2公里的无为大堤与长江之间还有一大片外圩区,外圩堤防正防范着不断上涨的江水。今年汛期以来,泥汊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守护着这段外圩,尽可能保护无为大堤,保护身后的家园。

7月13日中午,雨势不减,记者来到泥汊镇神塘联圩,走在圩顶发现,江水已几乎与圩顶持平,一些低洼地带如果不是沙土袋加设的子堤,江水已越圩袭入。沿圩而建的民宅大多已门锁紧闭,主人已在镇里组织下提前撤离,以免发生意外。

不过,圩上依然人来人往,有人员在来往反复巡查,有人员在必要位置挖出了引水渠减小高水位对圩堤的压力,还有派出所民警和镇、村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核查是否还有人在。

这些奋战在一线的镇、村工作人员忙而不乱,看到记者来一线采访,他们反而提醒“路不好走,要注意”,“埂下江水深,要小心”,脸上带着笑容,笑容中充满镇定。

子弟兵让群众有信心

除了神塘联圩外,泥汊镇老街一段背靠无为大堤的外圩也让人看着捏一把汗。在这里,一样能发现江水已漫上圩顶路面,江面上的船只仿佛随时能冲过来,近处的防护林杨树腰部已在水中,远一点的树木几乎看不见了。

不过,这里也依然有人在守护。记者注意到,不少穿着迷彩服的小伙子在将土料装入编织袋里,垒高子堤,以进一步提高这道圩堤的防洪能力。据介绍,这些小伙子既有人民武警也有无为当地民兵。他们的到来,对保护这道圩堤增添了重要的有生力量。

泥汊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人民武警部队于7月11日赶赴泥汊镇支援抗洪抢险,他们与泥汊镇人民心连心,共同保卫着这片家园,为泥汊人民树立了信心。7月12日早上,由无为市人武部紧急集结,7个乡镇共计90余人的民兵队伍奔赴泥汊社区防汛一线,承担了防汛救灾的任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支民兵队伍的到来,为泥汊抗洪救灾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有力支援。

临时安置点舒心暖心

泥汊镇在加强守护圩堤的同时,也及时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7月13日,记者也来到位于泥汊镇新板桥初中安置点。在这里有90名从圩区撤离,临时安置在这里的群众。

记者了解到,泥汊镇在这个安置点设置了管理办,除了日常事务工作人员外,还有派出所值班民警,镇卫生院医生,为安置点提供治安、医疗保障。何爱平是泥汊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负责该安置点管理。从7月7日开始,第一批来自幸福洲的撤离群众住到这里,他就没有回过家。他告诉记者,“2016年防汛形势也严峻,我们也进行过人员撤离安置,目前这个安置点的居民我都熟悉,如果再换一个人来接替我,可能又要有一个和群众熟悉的过程,不如我一直待下去,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据介绍,到这个安置点的群众基本上都是无亲友可以投靠,且基本上是老人,其中54个70岁以上,其余不少为60余岁以上,剩余有4个孩子。为了让安置点群众尽可能舒服一点,何爱平和泥汊镇副镇长夏芬芬花了不少心思。夏芬芬说:“首先是安全,安置点首要的就是安全,用电、用火都有严格规定,群众的电动车也被集中到车棚内停放充电,不允许随意摆放或飞线充电,就连烧开水也是镇里在安置点安装了一台电水炉,满足大家饮水”。每个晚上,何爱平都要在每个安置房间核对人数,避免人员未告知外出发生意外。对于每天必要外出的人员,何爱平和安置点办公室还会发放出入证,做好人员出入管理。为了让居民每天能正常洗澡,该安置点还设置了洗浴间,分男女两处,非常方便。

在该安置点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人员,也被特殊对待。其中有两位村民一个是瘫痪,一个是曾严重烫伤。为了他们的健康,被安置在为数不多的空调房间里。在老人中,有一位95岁的老人叫徐吉华,到这里临时居住后,就一直受到工作人员特别关照,虽然听力有些差,但老人什么都明白,她常常说,“你们比我儿子都好哦。”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务工,得知老母亲被照顾得非常好,他非常感激。采访时,老人和夏芬芬、何爱平有说有笑。一位在这里居住的老人告诉记者,“这里伙食比家里好,他们还经常安排人来唱戏表演,我没事的时候还和其他老年人聊天,过得真舒心。”

记者 吴敏 文 汪武 摄

新闻推荐

大学生“猪倌”的热血青春和爱心一家

在无为市无城镇仓头社区,有这样一户家庭,儿子李园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繁华的大城市,而是子承父业一头扎进农村当起了“猪倌”...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