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猪倌”的热血青春和爱心一家

大江晚报 2020-06-16 00:50 大字

在无为市无城镇仓头社区,有这样一户家庭,儿子李园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繁华的大城市,而是子承父业一头扎进农村当起了“猪倌”,成为当地养猪行业的“领头人”。他们一家都是党员,全家已累计献血1万多毫升。在今年的全面战“疫”中,他们一家人也冲在了一线发挥力量。

子承父业大学毕业返乡养猪

“啰啰啰……”每天天刚刚亮,李园就会前往各个猪舍巡视上千头猪的进食、卫生情况。看着小猪们健康欢快地成长,是李园最快乐的一件事。1989年出生在无为的李园,自小就和“猪”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在上海打拼的父亲李志华响应原无为县“凤还巢”工程号召,在老家无城镇仓头社区建起了一个200平方米的传统养猪场。“小时候,我天天与猪为伴,帮父母割猪草、给猪喂食喂水和打扫栏舍,不知不觉也对养猪有了浓厚的兴趣。”李园说。

2004年,李园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学习优秀的李园得到了学校伸来的“橄榄枝”——留校工作并保送研究生,可是他的选择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回乡养猪。李园很倔强,不顾家人反对,正式走上了自己的“猪倌”之路。喂猪、打扫猪圈、打防疫针、看猪待产……小伙子样样抢着做,不怕脏,不怕累。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只好默认了儿子“与众不同”的选择。

父亲养猪十多年,因为技术和规模跟不上,一直收益甚微。李园决定种一块“试验田”改变现状。2012年底,李园在家人的帮助下建立无为首家良种供精站“无为县科前生态农场”。由于是科班出身,加之家人也有一定的养猪经验,农场运作得心应手,渐渐有了起色。2018年,李园的猪场年出栏种猪500头,商品猪2000余头,年产值达300万元。

2013年起,大学生“猪倌”李园义务担任无为县养猪协会秘书长,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会员管理,改变了养猪户以前土建、土种、土养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会员生猪养殖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推动了无为县生猪产业的发展。加快良种引进,使全县养殖品种改良率提高到55%,养殖户养殖效益平均提高了35%以上,每户每年增收近万元,强有力地带动了养殖户的致富增收,推动了全县养猪业向着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爱心传递一家献血传佳话

事业上敬业奉献,生活中李园也是个充满爱心的人。12年来,李园坚持无偿献血9000毫升,而且带动全家和周围群众献血的事迹被传为佳话。

2007年,刚满18岁的李园,无意中在无城十字街口看见一辆采血车,他在看了采血车旁献血宣传单后,想都没多想就登上去献了400毫升的血。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为了不让爸妈担心,他将义务献血作为一项“地下工作”来做。直到他去武汉读书时,母亲范家玉在收拾房间时无意中看见了好几本献血证,这才发现儿子献血的“秘密”。李园不但自己献血,而且当起了义务献血宣传员,在他的带动下,2010年,父亲李志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走上采血车。谁料想,和儿子一样,也一发不可收拾。父子二人还不“满足”,又打起了母亲范家玉的“主意”,闲暇时间就耐心给她讲起献血知识,告诉她人体自有造血功能,定期献血还能促进细胞再生,对身体没伤害,更没损失。2012年,范家玉也加入了义务献血的行列。目前,李志华献血量为2800毫升,范家玉献血量为1600毫升。“参加无偿献血吧,你献血帮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会帮助你的!”在李园的宣传带动下,不少亲戚朋友和社区居民也都加入到了献血队伍中。

12年来,李园一家总共捐献了1万多毫升血液,无偿献血证已经攒了20多本,这也是无为市目前献血量最高的家庭。

战“疫”抗疫全家一起动

2020年的除夕夜,在无为市仓头社区西桥村科前生态农场的生活区,李园一家四代同堂正在吃年夜饭,电视里传来武汉封城的新闻,李园默默放下了手中的碗筷,心中不禁想起了曾经在武汉读书时的老师和同学们。武汉正在困境中,李园觉得全家四个党员肯定应该冲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最前线。

1月25日,大年初一,李园便将农场中仅有的22件防护服和鞋套等物资打包送到了无城镇的防疫一线。大年初三,无为也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李园妻子吴晨考虑很多市民出行不便,便和家人商量将农场种植的新鲜蔬菜和土鸡蛋进行配送,免收配送费。李园的父母也在西桥村村庄当起了志愿者,在村口值守多日。

在这场全面战“疫”中,李园家庭给无城镇仓头社区捐款3000元,并先后向一些社区等单位捐赠了防护物资价值共计4000元。

记者 胡芳

新闻推荐

汪永华的“心头大事”解决了

6月9日,无城镇凤河村贫困户汪永华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自家40只鹅、30只鸡被爱心餐饮企业全数收购。汪永华一家五口人...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