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解决贫困户温饱,还要帮助他们过得好 记无为县刘渡镇农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陶定富

芜湖日报 2019-12-24 08:01 大字

□记者 冯光宇 吕成

“收入结构非常单一,村里除了简单的种植业没有其他产业,很多村民只能外出打工。因病致贫的情况也比较严重。”2017年4月,当陶定富受市教育局选派,来到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无为县刘渡镇农林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产业脱贫助力稳定增收

农林村是个传统的莲藕种植村,全村4400多亩耕地当中,莲藕种植面积达到将近一半,但是鲜藕销售收入却经常被各种自然和市场因素“牵着鼻子走”。2016年因为夏涝鲜藕产量锐减,2017年产量有了却又遇到销售困难,卖不上价。村民们眼看着成熟的鲜藕几乎要烂在田里,却一筹莫展。

“刚来到村里,我就意识到,扶贫如果仅仅被动依靠政策和国家兜底,最多也只能让贫困户维持温饱。如果要让他们生活过得更好,必须要抓产业扶贫,主动为农村造血,帮助村民走上稳定增收的道路。”陶定富告诉记者。当时在村里走访的陶定富发现,部分村民有在家中将鲜藕加工制成藕粉的技术。他留心测算了一下:一亩藕田产出的鲜藕可以加工成350斤藕粉,以市场价一斤20元计算,一亩田收入在7000元左右,其中利润可以达到4000多元,这相比单纯靠售卖鲜藕获得的利润增加了一倍多。

说干就干,陶定富一户户上门,动员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进行藕粉加工。有了生产还得有销路,通过结对帮扶单位市教育局的牵线,陶定富帮助农林村与全市多所学校及教育机构建立起合作供应关系。他还不遗余力为农林村藕粉大力宣传,拓展知名度,甚至曾自己开车把村里的藕粉拉到市里售卖。通过各个渠道的努力,从2017年开始,全村藕粉销售量都在万斤左右,村民收入得到了切实保障。

“把贫困户的困难当做自家的困难”,这是陶定富在扶贫工作中的信条。村民李翠芳和毛海仙夫妇今年都已经70岁,因儿子患病去世,二人收入没有保障,还要赡养年幼的孙子,生活陷入困顿。陶定富了解情况之后一面奔走为他们的小孙子申请孤儿补助,一面鼓励老两口振作精神,并帮助他们与附近几户村民合作,种植莲藕、加工藕粉,自食其力。现在,老两口每年依靠加工藕粉就能稳定获得1万多元收入,脸上褪去了愁苦,增添了笑容。

主动谋划拓宽脱贫渠道

为了让生产销售走向规范化,陶定富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李光辉合作,在2018年设立了扶贫就业驿站和就业车间,一方面为村里贫困户增加了十多个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为村民提供莲藕生产和加工培训。扶贫驿站还在保证价格的基础上,对各家生产的藕粉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开思路之后,陶定富又想到了眼下最火热的电商销售方式。他一边主动与“三只松鼠”等电商平台进行接洽,一边抓紧申请对村里的藕粉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和自有品牌商标注册,以期尽快实现网络销售。

尝到莲藕产业甜头之后,陶定富又开始了新的谋划。扶贫攻坚需要“多条腿走路”,于是他利用村里的数百亩水塘,带领大家搞起了螃蟹养殖。今年 以来,通过无为县农委提供的30万元专项资金,陶定富为村里建设了一座水产品冷冻库,进一步将农林村打造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另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陶定富安排村财政拨款,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护林护路、环保清洁、光伏发电维护、秸秆禁烧宣传等多个工作岗位,多渠道增加他们的收入。

现在,农林村原有的1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仅剩2户2人尚未脱贫。不过在陶定富看来,扶贫仍要继续努力,扶贫干部必须沉下心,想百姓之所想,主动为百姓谋划。一方面要注重稳固脱贫成果,加大“回头看”的力度,保证已经脱贫的贫困户不返贫;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的力度,帮助更多人从脱贫走向致富。

新闻推荐

跨领域对话:第二届“古代中国国家研究的新探索”工作坊纪要

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第二届古代中国国家研究的新探索”工作坊在清华大学文北楼召开。本次工作坊延续了上一届的讨论...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