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子的点灯人

大江晚报 2018-05-04 01:03 大字

批改作业

赵美玲和学生们在一起

赵美玲在课堂上

青年名片

姓名:赵美玲 年龄:31岁 职业:教师

长长的黑发、明亮的眸子……初见赵美玲,她正和同事们待在学校的休息室里,一头黑亮过腰的长发将她的青春美丽展露无遗。在学校,她是备受孩子们喜爱的老师;在岗位上,她又是一位骨干教育工作者。如果说农村教育是一盏灯,赵美玲则是和坚守在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们一道点亮这盏灯的人。

用爱呵护农村留守儿童

2007年大学毕业后,赵美玲选择留在家乡无为,从事教育工作。初到严桥恍城小学时,她只有20岁。初来乍到的她,负责教五六年级学生们的英语课,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英语基础之差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不要说流利地讲英文,一些孩子甚至连26个字母都拼不全。随后她从学校了解到,自己是该校的首位专职英语老师,在她之前,孩子们的英语课一直由其他老师代教。一方面基础差,另一方面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这令赵美玲头疼之余,只能绞尽脑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除了认真备课,赵美玲将游戏、音乐穿插进自己的课件,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快速对英语产生兴趣。直到多年以后,赵美玲带出的首届学生,仍有人会在来探望她的时候,动情地坦露心声:“多亏遇到了你,不然可能我连初中都考不上。”

2014年,赵美玲转到十里墩中心小学任教,班里30多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农村的留守儿童性格较为内向、敏感,不自信。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学校里不仅为留守儿童建立了谈心记录档案,还要求老师定期对这些孩子进行家访。赵美玲教过的学生中,有一名13岁的男生,因为父母离异再婚,孩子一直跟随奶奶生活。虽然在学校孩子表现得听话寡言,但是布置的家庭作业却完不成。直到有一天,孩子的奶奶找到她,赵美玲才获悉孩子在家里从来不做作业。为了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赵美玲多次和孩子谈心,时间久了,孩子慢慢卸下心防,对赵美玲说出了很多心里话,另一方面赵美玲也与其父母多次沟通,呼吁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慢慢将孩子心中的阳光释放出来。

可能是在校园里与孩子们相伴的缘故,赵美玲看起来比同龄人略显年轻,在她拿出的手机照片里,存放着多张她与孩子们的合影。照片上,赵美玲长发飘飘、巧笑嫣然,身边的学生围绕着她,站在操场的一隅,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心里的“花”从脸上绽放开来。那些明媚的笑容,不仅是表情,更是赵美玲和孩子们相处时的心情。

德正业精方为人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育人者,赵美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在释放着爱。2016年6月,无为县普降特大暴雨,无为部分地区遭遇洪水灾害。赵美玲在微信上知道十里墩乡虹桥学校灾民安置点的群众缺少棉被,立即上街自费购置了30床棉被,冒着大雨开车把棉被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她的这一善举,也感染了身边的朋友熟人,一些朋友随后也将物品交给她,委托她捐款捐物。此后的半个月,赵美玲不停地穿梭在灾区,为灾民提供盒饭、生活用品,为武警官兵送宵夜、送水果,为坚守在一线的志愿者送草帽、送防暑用品……她的足迹,踏过十里墩、赫店、刘渡、五洲等十余个村镇,经她手捐出的钱物,多达三万余元。

德正且业精,方为人师。2016年初,为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芜湖市“在线课堂”正式开课,赵美玲勇挑重担,主动担任无为县首批“在线课堂”美术课主讲教师。每一节课前,她都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新形势下的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赵美玲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电子白板等设备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无论是“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还是“芜湖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课例征集评选”,无论是“应用电子白板开展课堂教学及学习评价”还是“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赵美玲均凭借出色的业务水平,取得了佳绩与殊荣。

记者 李婷维 文 潘浩 摄

新闻推荐

雨水来去匆匆 今起天气转好

本报讯昨日江城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降雨。芜湖市普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部分区域站降水量达到50毫米,市区及无为县、繁昌县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今日起,芜湖市天气转好并将持续到“五一”前夕。在北方...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