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生工程 这一桌盛宴永不散席

芜湖日报 2017-05-19 04:00 大字

□本报记者 赵丹丹

在无为县泉塘镇龙塘村民组,新修的4米宽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以前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一片。现在新路修好了,再也不会雨天出门一脚泥了。”看着眼前这条崭新的水泥路,村民张宗霞满脸笑容。

眼看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家住镜湖区的低保户方建军发了愁:“每学期最少也要2000多块钱,负担太重了。”直到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他,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可以享受资助,资助标准刚刚从每年1400元提高到2000元,笼罩在他心头的乌云一扫而空。

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心头加以解决,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幸福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市持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扩大惠民项目覆盖领域,烹制出一道又一道倍受群众欢迎的民生大餐。

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民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这桌盛宴永不散席。

公共财力持续倾斜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每年的财政“蛋糕”逾八成切给民生,其中,民生工程投入更是逐年增长,划出了一道坚定的上行线。五年来,民生工程投入从2012年的4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99.6亿元。

财政资金持续加大投入,来源于芜湖市牢固树立的民生财政理念。据介绍,芜湖市在每年安排财政预算时,始终坚持“一紧一松”的财政支出原则,即紧公用支出,松民生投入。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建立民生工程资金预算、优先安排、重点保障机制,将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尤其是近五年来,在财力增幅放缓的大背景下,芜湖市在预算安排上将财力向保障民生、促进发展方向倾斜,严格控制部门一般性支出增长,能市场化运作的事项,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满足工作需求,达到减人减机构、养事不养人的目标,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五年来,在政府开支年年“吃紧”的同时,芜湖市民生工程支出逐年递增,民生保障范围不断拓展。“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上,区级配套资金全部列入预算,给予足额保障。区财政对民生工程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做到保障优先、调度优先、拨付优先。”在今年的民生工程动员会上,弋江区相关负责人在介绍2016年民生工程实施经验时表示。在无为县,民生工程实施始终坚持“资金推着项目走”,2016年,在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上级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县财政提前垫付资金1亿多元,确保民生工程实施不因资金问题受到影响。

民生热点难点逐步纾解

政府重投入,民生盛宴更丰盛。市民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公共财政资金强有力的保障之下,芜湖市民生工程从最初的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拓展到现在着力解决群众“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问题,建立了低保、五保、计生对象、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教育培训功能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一桌丰盛的民生盛宴,每一位芜湖人都是“赴宴者”。“如果没有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我哪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弋江区利民路街道居民孙玲在参加育婴师技能培训后,顺利找到一份月嫂的工作,月收入高达7000余元。“周末没事时,我总喜欢带孩子去市博物馆、规划馆、图书馆看一看。”家住镜湖区的孟凡静说,得益于政府实施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好政策,群众得以免费享受文化大餐。

今年,芜湖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民生工程,进一步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年计划投入108.5亿元。

市民生办新鲜出炉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市民生工程完成投入44亿元,占计划的40.55%,实施的项目范围涉及每一位芜湖人。在扶贫方面,9项民生工程从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提升、贫困人口救助等方面打出扶贫“组合拳”;在创业就业方面,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等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在教育文化方面,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均享受“四免一补”,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一个个民生举措,汇聚成惠民利民的涓涓暖流,滋润着380余万芜湖群众的心田。

芜湖市“四免一补”政策惠及所有义务教育学生。记者 郑远 摄

新闻推荐

驾驶员受重伤 民警快速施救

本报讯4月27日,无为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伤者重度昏迷,交警、消防官兵迅速处置,上演一场30分钟的“生死时速”。当日17时许,无为县牛埠新街十字路口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一大货车与裴某驾驶的电动二...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