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绝艺”不会成“绝唱”芜湖市首届民间绝艺绝技绝活展演昨在无为县开幕
跑马灯
捏面人
制作竹椅
纳鞋垫
剔墨纱灯、双手书法、踩高跷、倒书技艺、竹编、纳鞋垫、捏面人……众多散落于无为县民间的宝藏,是承载着江城千年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昨日,芜湖市首届民间绝艺绝技绝活展演在无为县泥汊镇开幕,来自芜湖市无为县的近百位民间功夫高人各显神通,争“秀”绝艺绝技绝活。
据了解,此次绝艺绝技绝活展演分展示类和表演类,包括民间绝技、民间工艺及民俗表演,其中民间绝技有双手书法、倒书技艺等;民间工艺则囊括剪纸、剔墨纱灯、板鸭制作、手工制陶等;而民俗表演有车上轿、踩高跷、跑马灯、门歌等节目。
在表演现场,各表演者大显身手,尽情展示各自绝活,一个接一个精彩绝伦的表演,让台下观众惊叹不已、大声叫好。特别是来自无为红庙镇谢家元巷的踩高跷,引来现场一片喝彩,只见8个十几岁的男孩女孩脚踩高跷,女孩拿着灯笼,男孩手持折扇,在舞台上边扭秧歌、边变换队型,甚为活泼、生动。谢业春团长告诉记者,这一传统民俗是从80年代初延续下来的,村里人以前每三年玩一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年正月、腊月里都会玩上一回。这些上台的孩子都是初中生,跟着老一辈的传承人已经学了2年多了。而来自石涧镇太平灯会的《跑马灯》表演也同样出彩,表演中,8个11岁左右的孩子们脸上涂着各色油彩,腰间拴着用竹篾扎成的马灯,一手拎着马头,一手或执刀、或拿鞭,摆开阵式在舞台上飞马扬鞭,配着锣鼓、虽是乡场社戏,也煞是好看。
除了民俗表演,绝技表演和民间工艺也是精彩不断,李女士表演的双手书法让观众赞不绝口。据了解,李女士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服装专业,现在无为县人民医院从事宣传工作。自幼喜爱书法,开始只用右手写字,写了10年左右便开始用左手写,之后开始右手逆书直到今日左右逆笔。只见李女士一幅长诗书写下来,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前呼后应,浑然一体。李女士双手书法了得,而赵家荣的倒书技艺也是一绝,据介绍,倒书书写须具有扎实的书法基础和独特的构字思维,倒书书法的精髓在“倒行逆思”,倒书作品完成后,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演出现场,表演者们现场制作出来的民间工艺品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心灵手巧、巧夺天工,让观众大饱眼福。一张小小的竹椅,制作工序却繁琐得令人吃惊,你想像不到,在制作过程中,竹子不仅要经过砍,还要被裁切打磨、刀削火烤,历经“磨难”,最终才能变成一张结实的竹椅。谢伟祥制作竹椅已经有40多年了,今年72岁的他对记者说,“以前年轻时一天最多能做6-8把竹椅,一把竹椅卖20-30元,现在一天只能做4把了,如今的年轻人都觉得这技艺又苦又赚不到钱,都不愿意学了。”而77岁捏面人黄元和的徒弟可谓遍布全国,黄老告诉记者,自己18岁开始学艺,足迹已踏遍全国各地,夏天时往福建、广东跑,冬季则去东北,自己的徒弟有本地的、四川的、泉州的,还有沈阳的。捏面人和很多传统的老行当一样,如今在都市街头已很少见。几个第一次看到捏面人的孩子们趴在黄老的摊上怎么也不肯离去。只见黄老面前摆着各色面团,捏捏搓搓,几分钟时间便能做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山雀。
近年来,芜湖市在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保护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此次展演,是全市首届民间绝艺绝技绝活展演的首场活动,之后还将在其他三县及四区展开。这一活动的举办,对于增强全市民族文化底蕴,发掘本土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陈轶敏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无为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全力实施山丘岗地造林工程、沿江平原绿化工程、城镇村庄绿化工程和森林长廊工程,让森林进城、入村、绕路、依水、围田,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沿着无六路驱车前行,一...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