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遗风 后世流芳——安徽“最古”宝塔黄金塔
在芜湖市无为县城北郊,有一座古塔矗立在田野之间,它是无为千余年风雨沧桑的见证者,也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家乡记忆,它就是无为“地标”性建筑、安徽现存最古老的宝塔——黄金塔。
开车行驶在乡村小道上,离开县城不远,在一片村落民居间,一座高大巍峨的宝塔映入眼帘,这便是黄金塔。除了黄金塔外,附近再无与之相关的附属建筑等古迹,这多少显得古塔有些形单影只,不禁让人感叹它的孤寂。
说起黄金塔的命名,还颇有些奇特。我国的古塔,多因寺命名,而这座塔却并不是如此。古塔所在地附近,古有黄金闸、黄金庵、黄金城,当地素有“十里三黄金,凤凰赶麒麟”之美誉,因此,有人认为黄金塔的名称由来与诸多“黄金”地名有关。
这座塔始建于北宋初年,是安徽省现存最古老的塔。清道光《无为州志》记载:“在太平乡汰水南有古塔一座,宋咸平元年僧登公开建。”整座塔平面六边形,面阔3.4米,塔高35米,共9层,寓意九九归一。塔内设台阶,可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不同方向的塔门,以便人们极目远望。
而关于古塔的建造,当地百姓中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与无为县城内的景福塔寺有关。据说黄金塔由鲁班的徒弟建造,景福塔寺由鲁班亲自造。塔身造好后,鲁班师徒约定在同一天金鸡报晓时上塔顶。可是徒弟想,师傅手艺高超,自己明显不是他的对手,不如以巧取胜,竟在这天大半夜,将金鸡偷走。等到鲁班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他上得景福塔寺时,发现徒弟已将塔顶上好了。于是鲁班一怒之下,操起神斧直劈过去,黄金塔塔顶便应声飞落在附近圩口。现在,黄金塔东北面有口小圩,就叫“塔顶圩”。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黄金塔之所以建成,是与佛教的兴盛分不开的。无为县西河在历史上叫作汰水,是贯穿无为县的一条主要河流。北宋早期,无为境内佛教繁盛、僧侣众多,于是就在汰水边辟地建寺,名叫南汰寺。后来又在寺中建塔,即黄金塔。但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毁坏,南汰寺与黄金塔也几经动乱,从兴到衰,最后只剩下一座古塔,据文献记载,明清以来曾整修数次,才使得古塔安然无恙,清末至建国以后,由于年久失修,塔体下层砖石剥落,塔顶损毁开裂,草木丛生,“文革”期间,幸得当地群众保护,才免遭劫难。1981年,省政府公布黄金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巨款对该塔进行全面测绘、整修。2013年5月,黄金塔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名录,成为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黄金塔作为安徽省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艺术、科学、历史价值。在当代社会,文物遗产也成为了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现代学生学习爱国精神、革命精神的极好“教科书”。对文物古迹爱护、保护,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政府到民众,我们希望这些文物古迹可以存在的时间更长一些,长到足够让我们的后代也看到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怎样的伟大创举。
文物古迹,因祖先创造,为后世保护。古塔遗风,后世流芳! 芜湖市博物馆 涂振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日,安徽省一家建筑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印有“人民公仆,高效办案铁面无私,执政为民”的锦旗,送到无为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办案民警手中,以感谢警方为他们挽回巨额经济损失。2015年12月15日,家住北京...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