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一种旧时故乡的美。 是童年的那个故乡,也是唐诗里王维路过的那一林一川。 &n
昆山有一种旧时故乡的美。
是童年的那个故乡,也是唐诗里王维路过的那一林一川。
在安徽无为县,在一个名叫“昆山”的小乡镇,流连于山水草木之间,顿觉时光悠然清远。
山路蜿蜒,人在车上,倚窗看山色,由青而黛,渐渐延伸到远方的云霭里,窗外便成了墨色浅淡的水墨画了。
站在寨基山顶上,放眼远望,山势绵延起伏,一道山是一幅松竹山石的水墨屏风。转个身,以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峦为背景,拍个照,自己就成了入画的人了。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的诗句,写的是唐朝的山,说的是汉江的水。可是,在昆山,站在任意一座山顶上,都觉得这两句诗是应景的。仲秋时节的午后,我站在寨基山顶,沐着秋阳和浩浩长风,遥看对面远山上山岚清扬,和山岚下若隐若现的远山,想象远远一带长江会不会弯进来?弯进这层层叠叠的山峦之间,将眼前这一纸林山晕染开来。
山中无甲子,世上已千年。在开着汽车坐着高铁奔赴大小城市的今天,在面对互联网资讯汹涌的今天,有时忙中偷闲读得一首唐诗,阅得一幅色泽发黄的水墨,会怅然叹恨古人的诗意和洒脱,因为古人可以常见青山。
可是,来到昆山,才恍然大悟,原来青山常在。原来江山一直如画。只是,是我们不常入山。不入山,不看山,不停留山间,我们渐渐活得远离了诗意。渐渐成为一个离开故乡的孩子。
在昆山,有山的地方,就有泉,就有潭,就有溪,就可以照影。“清泉石上流”,“潭影空人心”,从前觉得古人真是好文采,现在想,若到了山中,伴着林泉小坐,这样的诗,人人都能写出。
坐在昆山的瓦屋潭边,掬一捧清水,看着水底颤动的山影、竹影、日影,听着竹林间回响的鸟鸣也如潭水一般清澈,就觉得那些写诗的古人只是先我们一脚的游人。一千年前的泉水,也如瓦屋潭的潭水一样,清幽、清凉、清静、清甜。山水,让我们和古人,陡然拉近了距离。
若在这山中,偶然遇见了王维或是柳宗元,我也可以大着嗓子喊一声:嗨,老乡,过来歇个脚!
这样一想,就觉得这山路上偶然相遇的山民们,一个个都有了诗人的骨子和内心。他们清晨踏着露水上山采茶,傍晚沐着夕阳下山回家,就像乡居的陶渊明。他们与满山的竹子为邻,比郑板桥还要风雅。他们白日里听着鸟鸣和水声劳作,夜晚听着虫唱和竹响入眠。他们在诗画一样的天地里生活起居,诗意却不自知。
活得诗意,却不自知,这真是人间大美。
我们古人曾这样活着,我们童年曾这样度过。
在黄龙桥的竹林里,看着老篾匠伐竹、削竹,制作竹制家具。在午后慵懒的光阴里,听老祖母讲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寨基山安营扎寨的故事……黄昏,暮霭笼罩群山,明心寺的鼓声回荡山野。
这是唐诗遗风,这是似曾相识的童年故乡,这是昆山。
昆山的美,一如千年之前。
许冬林
新闻推荐
宋国权在参加无为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树立全域芜湖理念 推动拥江联动发展
本报讯(记者赵云涛)9月25日,宋国权同志来到市第十次党代会无为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讨论市委和市纪委工作报告。林绪文、汪健参加讨论。分组讨论中,代表们结合各自体会感想和工作实际,各抒己见、踊跃发...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