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抱团”闯市场 美好“钱”景不愁来

芜湖日报 2016-10-10 00:00 大字

入秋后,繁昌县荻港镇庆大村的葡萄园里一串串厚重饱满的果实,氤氲着新鲜葡萄的清香,让人看着就食欲大增。果农盛情地捧出各种葡萄,拿起一颗放入口中,果汁溢出,十分香甜可口。

庆大葡萄专业合作社在芜湖算是颇有名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了。2008年底由102户社员出资成立,现社员已增至316户,种植面积也由最初的400亩扩充到2142亩。而最让社员们称道的是,“跟着合作社干,安心!”去年,合作社社员户均收入8.5万元,较周边非葡萄种植户高出86%。

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抵御风险能力低,“抱团”成立专业合作社为农户们打开了一扇新窗,成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

含金补贴示范引领肥沃发展土壤

从2007年开始,市级财政连续多年对市级先进和示范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扶持。如2013年,市财政对2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每家奖励1万元,对水稻、蔬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水果、农机服务等8个行业各评选出的1家行业重点合作社,每家奖励5万元。

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无为县2008年至2010年对新注册的合作社每家给予3000-5000元补贴,2011年起调整为对县级示范、先进社分别奖励1万元和5000元;芜湖县2010年出台了《芜湖县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在全面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县财政专项扶持由2005年的10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102万元;繁昌县在出台《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基础上,还制定了《繁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对示范社实行一年一次监测评价制度和两年一次认定制度,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南陵县早在2007年就制定了《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县、镇两级财政每年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奖补专项经费不低于15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计有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扶持,扶持资金248.8万元,争取贷款924万元。

芜湖市把发展一批组织化程度高、标准化水平优、可学可比性好的示范合作社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市、县两级按年度开展一定比例的示范社评选活动,以评审促规范,以规范带发展。近年来,全市共评选和获得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76家。其中,部级示范社19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先进和示范合作社100家,县级示范社136家。

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作组织作用,不断提高合作社组织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水平。目前,全市有115家合作社参加了各类行业协会。

从粗放走向精细 合作社渐成气候

经过多年的发展,芜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迅猛,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放发展越来越倾向于精细化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芜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逐步从起步时的技术互助、信息传播扩展到技术、资金、劳动等多方面的合作,从单一的生产领域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经营领域拓展。目前,全市从事产加销综合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65家,以生产服务为主的743家,以运销服务为主的84家,以加工服务为主的45家,以提供其他服务为主的181家,分别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41.1%、39.9%、4.5%、2.4%和9.7%。

组织功能日益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从单一的专业技术合作,向组织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等多方面协作发展为特点的紧密型合作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的有15家,以合作社为主体创办的企业实体的有103家,开展农产品进社区直供直销的有23家,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的有5家,建立标准化生产在线监控系统的有4家。

规范化标准化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逐步强化。近三年来,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获批的“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共94家261个,其中合作社申报获批的农产品达59个。

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的重要抓手,针对芜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规模较小,运行欠规范,扶持机制可持续性不够,人才缺乏等问题,芜湖市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财政扶持和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强化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力度,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并将加大合作社服务指导力度,借助现代科技,拓展服务领域,为芜湖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和发展打开新前景。

“牵手”抗风雨 “同心”创产业

在无为县华润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志华谈起合作社,脸上有藏不住的欣喜和骄傲:“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至今,是越办越好。”华润建成之初,就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一所标准化人工授精服务中心,并通过了市畜牧局的验收。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规模养殖户”的运作模式,为广大养殖户统一提供母猪(或仔猪)、饲料、管理、防疫和销售服务。

为了改变当地传统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合作社购置了微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培训设备、为广大社员和规模养殖户进行全方位服务,让社员掌握科学饲养及管理的系统知识。合作社为社员建立了诚信档案,统一防疫管理、统一组织销售,定期发布原料价格、市场行情、疫病防控及合作社最新动态等。合作社还计划筹资建设一处生猪保健及疫病检测中心,免费为合作社成员的生猪定期进行抗体检测,控制疫病发生,降低养殖风险及成本。合作社还在积极筹建并成立专项风险基金,用于社员生产、营销意外和不可预计性重大经济损失补助。与原来独门独户养殖相比,合作社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记者了解到,合作社现有社员二百多户,辐射带动八百余户,建立了5个服务站。每年协调社员及周边养殖户购销仔猪5000余头,对外销售仔猪和肥猪10000余头。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有效提升了芜湖市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经营水平。为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引领作用,芜湖市积极推动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大户”以及合作社强强联合等模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

比如2013年无为县就注册成立了三农特色农产品联合社、嘉禾水稻联合社、万众养猪联合社、清泉养殖联合社四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将类型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合作社进行整合,强化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关联机制,进一步增强合作社抗御风险和占领市场的能力,以真正实现合作社成员“合作共赢”的目标。

合作社的“集群效应”还促进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目前,全市已经发展“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11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35万亩。5个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专业示范村。33个村、镇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专业示范村。全市获11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96个绿色食品认证、101个有机食品认证,南陵大米、陶辛青虾、湾沚山芋、“弋江籽”紫云英、南陵圩猪、无为螃蟹等获地理标志认证。

各类专业合作社领着农民闯市场

专业合作社怎么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在庆大,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各自职责明确。理事会下设办公室、技术培训组、信息咨询组、销售服务组,葡萄种植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搜集、产品销售推广,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合作社为葡萄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产前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选购种苗、化肥、农药等农资,严格控制投入品的选用;产中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指导农户按照种植规程生产;产后统一商标出售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引导价格联动,防止恶性竞争,保障种植户利益。随着葡萄种植规模的扩大,劳动力需求大增,合作社解决了附近300多名年龄较大、无技术特长人员的就业问题,为农村闲散劳动力又找到了一条出路。

现在,庆大合作社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国家绿色农产品质量控制要求,结合葡萄生产过程,制定了葡萄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了种植、包装全过程的无害化生产。合作社葡萄基地主要品种有美国红提、美人指、阳光玫瑰、醉金香、巨玫瑰、夏黑、巨峰、京亚、香悦等优良葡萄鲜食品种。基地获得了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葡萄产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证书,并注册了“繁园”牌商标,成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之一。而这一切,是过去一家一户单独种植葡萄所难以达到的“聚合效应”。

随着农户们自发会聚而来,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江城大地开枝散叶。据统计,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性收入约23亿元,成员人均收入1.8万元。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98家,较上年同期增长20%,合作社成员14.9万人。合作社经营范围涵盖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三公山生态茶叶种植

特种孔雀养殖

花桥镇螃蟹养殖

生态农业示范园

□ 本报记者 陈旻 文 郑远 摄

新闻推荐

邢朝刚等涉黑犯罪 一案在市中院审理

本报讯(记者王洋)月7日,邢朝刚等名被告人涉黑犯罪一案在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该案犯罪地在无为县,由市中级法院指定芜湖县法院管辖。据了解,邢朝刚等被告人涉及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开设赌场...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