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磊亮点一十三五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方案
□ 记者 韩磊
亮点一:“十三五”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54.5%
《方案》明确池州市未来新型城镇化主要目标,即到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目前的50.1%提升到52.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目前的18.13%提升到19%;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2.5%。努力控制常住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扩大趋势。
到“十三五”末,池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基本形成;行政管理体制持续优化,实现“小政府、大服务”;产城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二元机制基本破除。
亮点二: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方案》明确规定,池州市将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引导更多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据介绍,池州市将分层次逐步完善辖区内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研究制定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卫生计生等配套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社会福利一体化;拓宽居住证的服务保障功能,使持有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公共服务方面与城镇居民逐步享受同等待遇;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完善公共服务全覆盖实施办法,保障过渡期外来常住人口享受养老、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另外,为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池州市还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全覆盖资金需求预测及筹集、市民化总成本分担机制和市民化成本分担激励政策。
亮点三: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至关重要。为此,池州市重点在以下环节精准发力。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城镇化建设融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产城一体化等支持力度;二是健全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进出机制,扩大PPP模式试点成果,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多领域项目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决定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民间资本准入和退出机制;三是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亮点四: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根据《方案》,未来池州市将根据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和整合开发园区,进一步优化区域中心城市布局,提高开发区规划建设水平和承载能力。持续推进扩权强镇,适时赋予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乡镇相适应的管理权。
(下转A2版)
(上接A1版)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体制。全面推进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公共服务和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平安创建工作。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认真实施《关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若干意见》,逐步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管理等五大体系建设创新。
亮点五: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和“海绵城市”试点
去年,池州市成功入围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对于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池州市将紧紧以“绿色生态城市”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载体,创新建设模式、完善城市功能,扎实推进各年度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试点,扎实开展物业管理水平提升行动;探索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抓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是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和城镇化质量水平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方案》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开发区转型发展,鼓励园区创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低碳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鼓励学校、医院、金融机构、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在园区布点,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功能,提高园区集聚人口的能力,形成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提升*实效,创新开发式扶贫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会事业水平。
新闻推荐
借鉴成功发展经验 加快滁州崛起步伐 市党政代表团赴宣城考察学习
借鉴成功发展经验 加快滁州崛起步伐市党政代表团赴宣城考察学习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