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救助站里,流动的关爱

合肥晚报 2015-02-04 16:02 大字

○救助管理员看到刚来的未成年人小威的手被冻伤,很是心疼

早上8点刚过,原本安静的合肥市救助站内再次迎来了一阵忙碌。登记信息、清点受助人员、为求助者购票、护送返乡……

提及救助站,人们印象中,这里是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场所,其实,这里几乎面向所有暂时遭遇困境的求助者开放,为他们提供临时的食宿,并给予返乡救助。

等着回家的求助者

登记室内,两名求助人员正等待着回家。

一位中年男子,约一米七的身高,胡须又黑又长,穿着一身黑色的上衣,表情显得木讷。他还戴着一顶已经破旧的迷彩帽子,但帽子里蓬乱的头发还是肆无忌惮地冒了出来。

男子一手拎着塑料袋,里面放着他全部的随身物品,一双粗糙而皲裂的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男子名叫陈忠斌,家住安庆。不久前,他来到合肥找工作,可是,因为没有文化和手艺,迟迟没能找到工作,一段时间后,身上的钱花光了,生活都成了问题。在好心人指引下,已经身无分文的他来到合肥市救助站寻求庇护。

还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名叫徐良,无为县人。他正背对着工作人员忙着收拾行李,有些凌乱的头发中夹杂着不少白发,转过身时,露出了一张有些稚嫩的脸庞。他告诉记者,自己怀着对未来的向往,离开家乡出来找工作,不想后来却被骗入传销团伙,几经辗转,后来被送到了救助站。

一边送别一边迎接

快到上午9点时,二人整理好了随身物品,坐上了一辆救助专用车。

除了开车的司机,同时上车的还有救助工作人员刘海。他将前往火车站和汽车站为两人分别购买车票。

从救助站到车站,这条路来来回回,刘海已走过无数趟,有时,一天就要跑数次。“周一一般是最忙的,每次平均护送的人员有十多人,今天最少,只有两人。”

到了火车站,刘海立即下车去售票大厅买票。“今天排队买火车票的人也不多,有的时候,买票要等好久。”几分钟后,刘海买到了去安庆的车票,交到陈忠斌的手里,并叮嘱他回家好好过日子。

送别了陈忠斌,刘海又来到合肥汽车站。送别小伙子徐良时,刘海语重心长地建议他安心在家乡好找个工作。小伙子拿着车票,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接连表示感谢。

那边帮助求助者购票返乡,救助站内,新的求助者又陆续来敲门。

上午10点左右,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走进了救助站。工作人员喻静正在耐心地询问老人身份和家庭信息,老人说话时带着浓重的方言,一般人很难听懂。

“只有了解到求助人员具体而准确的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救助。”喻静告诉记者,他是学中文专业出身,从事救助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这么长的工作经历里,他接触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并掌握了许多地方的方言。

没有下班时间的工作

傍晚下班时分,部分工作人员陆续下班回家,但是,站长助理汪明田和几位工作人员却没有丝毫动静。晚上,他们要值夜班。因为,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有人要来求助。

晚上8点多,救助站的热线电话响了起来。一位市民拨打电话称,一位老汉露宿在街头,希望救助人员能提供帮助。

汪明田带着工作人员一起赶紧上了救助车,驱车前往事发的地点。坐落在庐阳区林店的救助站,此时,附近的马路上,除了路灯和偶尔经过的车灯,到处都被黑暗笼罩着。车子驶入二环附近,城市的夜景才慢慢呈现。

几经寻找,汪明田在临淮路附近的一个超市门口,找到了那位老汉。“外面这么冷,跟我们去救助站吧,站里暖和。”汪明田一再劝说。老汉却不为所动,开始是默不作声,接着又连连摆手。老汉说,他在外面待惯了,不愿意去救助站。

无奈之下,汪明田只得从车内将准备好的棉衣棉被送给老汉,提醒老人注意防寒保暖。“民政救助基于自愿的原则,若个人不愿意接受救助,我们也不能强加干涉。”

返回的路上,夜色已深,但救助工作远没有结束。  

王军 牛红磊 李胜澜 本报记者 李后祥/文 虞俊杰/摄

新闻推荐

家中遭遇险情 他却坚守救灾一线

安徽预备役师战士的两难选择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