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其遗愿 家人含泪献遗体
本报讯(记者
白萍)2013年4月11日,枞阳县一位退休老教师周振华,不顾家人反对,在病床上签下了《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2015年2月13日,老人因病重抢救无效去世,子女们为了完成老人生前遗愿,含泪捐献父亲遗体。记者在现场,用笔记录了一位七旬老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温情大义。
生病后志愿捐献遗体做医学研究
2月13日13时左右,记者来到海军安庆医院呼吸内科的住院病房,周振华已经在早上8时左右安然离世,家人们围在病房里,轻声哭泣。老人的大儿子周六生在父亲去世后,按照老人生前志愿捐献遗体的遗愿,给省红十字会打了电话,工作人员正在赶来的路上。
周六生拿出一个资料袋,袋子里装着父亲志愿捐献遗体的各种资料。说起父亲的离开,老人的三个子女伤心不已。小女儿周淑婷告诉记者,老人是1945年出生的,经历过不少苦日子,退休前是一名化学教师。
老人年轻时从安徽大学本科毕业,想着家乡缺师少教,便放弃了留校机会,毅然回到了老家枞阳汤沟镇,当起了一名乡村教书匠,在三尺讲台上执教近40年。
这么多年里,老人一心扑在教学上,除了生病实在上不了课外,老人从未缺过一次课。2001年,老人昏倒在了讲台上,被紧急送往医院。老人得的是一种叫慢性咀塞性肺病,自从生病后,家人带着他多方求医,终没有完全治愈。慢慢地,老人便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父亲就是想着,这个病既然治不好,肯定有治不好的原因,他希望在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教学研究,并捐出所有有用的器官。”周淑婷说。
老人带着遗体捐献志愿书住进医院
捐献遗体,家人自然是反对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传统观念浓厚,但是老人已经下定了决心。直到2013年4月11日,周淑婷拗不过父亲的坚持,才从市红十字会拿回了一份《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老人在病床上艰难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说到这里,周淑婷再一次哭红了眼,“我父亲生前老是说自己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教师,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劝都劝不动。”
今年1月11日,在家静养的周振华病情加重,再次被紧急送进了医院,临出门前,老人叮嘱子女一定要将捐献遗体的资料都带上。那一刻,家里人似乎都预感到了什么,但谁也没想到一切会来得这么快。
没过一会,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赶到,在经过简短的遗体告别仪式后,老人在亲人不舍的眼泪中被抬上了车。老人的三个子女说,之前不同意父亲捐献遗体,一来是因为舍不得,二来也是害怕被冠以不孝的罪名。到如今,看着父亲安然离世,并完成了自己生前的心愿,他们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伟大的。
新闻推荐
试图用烟味遮盖酒味,酒驾司机“拙招”未得逞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