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后 “渔民上岸”开启新生活
水上漂的生活,让芜湖渔民部落常年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常年待在船上不少渔民染上风湿病和吸血虫等病,而微薄的收入让渔民上岸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水上一叶扁舟,桨声里再没有渔歌唱晚的惬意,夕阳下是那饱经风霜的脸。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芜湖从去年开始实施了“渔民上岸”工程,上岸就这样在渔民的盼望中变成了现实。政府为渔民提供安置房、公租房、廉租房等,户籍就近纳入街道社区管理,使渔民充分享受到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从今年开始,芜湖市全面启动专业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截止7月9日,全市1136户渔民中,已有622户渔民上岸定居,告别水上漂生活。
授之以鱼 渔民住进新式小区
凉快,踏实。这是从33岁的三山区渔民高英嘴里蹦出这样的字眼。因芜湖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启动,世代居住在船屋里的高英一家五口人上岸了。去年11月,他家在龙湖新城分到了一套房子。“楼下83.66平方米,跃层还有40平方米 ,比以前一家人窝在一条船上舒服多了。”最让他开心的是,想到儿子不用像自己小时候一样读书困难,如今能够上岸生活,和城里人一样住上小区,他的脸上难掩欣慰。
现在他每天早出晚归,再也不用住在水上飘摇了。“现在我一大早骑电瓶车20分钟到渔船停靠点,给船上上漆啊,补补渔网啊,就好像早出晚归,像上班族一样子。”
和高英一样,弋江区54岁的渔民殷方虎一家也是“渔民上岸”民生工程的受惠者。去年,政府给他家分了两套房,“一套我和老伴自己住,一套给儿子当婚房。”殷方虎乐呵呵笑称,以前岸上姑娘嫌捕鱼人家又脏又穷,都不愿意嫁过来,现在咱家也分到了政府的安置房,算是“有房人”了,“若要自己掏钱买,我做梦都不敢想。”
据悉,“渔民上岸”工程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渔民,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实行应保尽保。同时,依据自家船只大小、功率,“上岸”渔民还可享受到渔业燃油补贴、禁江补贴等。
授之以渔 让渔民安居乐业
生活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生产方式必须转变。据悉,“上岸渔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以中老年人居多,长期居住漳河、青弋江等沿线,与城市生活接触少,对无其他技能的渔民来说,转岗转业存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上岸渔民提高生产就业能力,各县区开了渔民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已完成254名渔民就业培训。
“常年生活在水上的渔民刚刚上岸时,肯定一时难以适应岸上生活,这肯定需要一个过程。”三山区农委党工委委员凌曙光介绍说,为了让渔民顺利上岸后尽快适应,区里对上岸渔民进行了分阶段的技术培训,帮助渔民转型、就业。
同时,弋江区还为渔民 开辟“绿色通道”:他们有就业愿望的渔民,可自愿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免费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并推荐就业岗位;对愿意自主创业的,可享受弋江区创业富民相关优惠政策。
殷金山一家上岸后,三个儿女在澛港大市场附近开了一家牛肉面馆,生意还不错。每天殷金山和老伴到面馆来给儿女们打下手帮忙,“现在的生活比船上不知道好百倍”。
今年30岁的弋江区渔民余吴牛可谓双喜临门,先是从船上搬进了澛港新区的新家,尔后他在澛港新镇大市场的手机专营店也开张了,如今手机店逐步走上运营轨道。“现在一个月收入差不多与工薪族相当,但我相信只要经营得力,肯定还有发展空间。”
为了让渔民安居更能乐业,无为县根据渔民的意愿提供“菜单式”培训。无为县渔民刘桂祥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通过一个多月的政府专项培训和政府的牵线搭桥,他在一家粮油销售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成功地从一名渔民转变为了一名工人,过上了有稳定收入的日子。“打渔一年就能搞个一两万块钱,在厂里一年大概能挣七八万。”
新闻推荐
读者问:我是无为县人,社保卡名字写错了,请问怎么改? 无为县人社局:您好!请带上身份证及复印件到我处改,地址是,十字街老庙黄金二楼。如您仍...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