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生戏曲两相荣

金周刊 2014-08-15 23:03 大字

他是庐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痴情的梁山伯;他是《皮氏女三告》里负心的李月贵;他是《休丁香》里花心的张万郎;他是《干旱记》里忠心的张文宜……他是将庐剧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庐剧表演家朱德顺。他一声酷爱庐剧,从艺三十余载,培养了一大批曲艺人才,创作演出了一些优秀曲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6年,朱德顺主演的庐剧传统小戏《点大麦》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并当做范本存入戏剧频道知识库中。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像庐剧这类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需要守护,需要发扬,这是戏曲人的职责。

高考学子激起鸿鹄之志

1982年,朱德顺年满18岁,也就是在这一年,朱德顺高考落榜,在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下,朱德顺进入无为县襄安庐剧团,开始学习庐剧。庐剧发源于安徽大别山区的霍山,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段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优美,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朱德顺从小便跟着父亲学习庐剧,18岁时就有了第一次登台的机会,尽管朱德顺在剧中只扮演一个配角,仅仅只有四句唱词,但这一切让没有任何舞台经验的朱德顺很是紧张,“当时就盯着地面看,不敢抬头,魂儿都吓掉了”,“就会觉得台下的所有人都盯着你看”朱德顺回忆说。

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戏曲刚刚开放,各省市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戏剧。高考落榜后,朱德顺就参加了省艺校培训班。当时朱德顺的老家无为县就招了三名学习戏曲的人,而朱德顺就在其中。在培训班,朱德顺不仅注重舞台技巧和唱腔表现,为了能让自己的表演结合多元化发展,他还不停地进行理论的充实。

投身曲艺挥洒才情

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后,朱德顺回到了芜湖。在剧团,朱德顺的勤奋是出了名的,团里让他主攻文武小生,可他除了旦角之外,生旦净末丑行行都学,长靠、短打样样精通,还师从上海京剧院著名女武生单奶奶学习武戏。经过两年时间的磨练和沉淀,朱德顺在庐剧界已经小有名气,同时,他应出版社的邀请,把自己的代表性剧目录制成磁带全国发行。

黄山音像出版社第一次来找他,就录制了《许仕林祭塔》、《樊梨花斩子》等四部作品,但这四部作品并没有让他俘获更多的观众。后来,他对庐剧名剧《张万郎休丁香》进行加戏,将故事更名为《张万郎讨饭》,讲述的是花心的张万郎休妻后,又讨饭到前妻丁香家门口,遂后悔不已的故事。这样一个改编的故事演出后,受到观众追捧,使得朱德顺声名大噪,“当时大街小巷都在放这个。”朱德顺说道。后来他又创作了自己的作品《王小过年》,出道以来,拍摄和录制了一千多部庐剧音像制品。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精益求精,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风华正茂时节。

1999年后,朱德顺成立泾县剧团,在民间演出受到欢迎,清秀质朴的扮相、韵味独特的唱腔、激情充沛的表演……朱德顺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那段时间,为了巡回演出,安徽的每一座城市几乎遍布了朱德顺的足迹,芜湖、绩溪、六安……。

朱德顺创办的芜湖市泾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属有一个晓云剧社,而晓云剧社就是朱德顺以自己妻子的名字来命名的。妻子孙晓云也是一名庐剧演员。朱德顺坦言,妻子在自己的事业上给了自己很多帮助。

最近,朱德顺又自学创办了一个戏曲网站,这个网站不为盈利,只做戏曲宣传。

以发扬光大庐剧为己任

朱德顺现在正在创作一部新的作品叫做《一双苦儿女》,这是一部苦情戏。作为一名庐剧演员,朱德顺始终以发扬光大庐剧艺术为己任,“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为庐剧艺术努力是我毕生的事业。”

和所有的传统戏曲一样,庐剧也面临着观众流失的困境。在谈到庐剧所面临的问题时,朱德顺认为现在庐剧的市场主要在农村,而城市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而且听众年龄偏大。现在培养青年演员也是朱德顺关心的事情,他说只有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年轻演员,庐剧这个剧中才能不断发扬光大,被更多的人接受。

作为一名戏曲家,朱德顺肩负着深重的历史使命。虽然现在戏曲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是朱德顺坚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正义的事业,戏曲人要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就不怕艰难险阻,就该倍感光荣,庐剧的明天必将越来越好,就像戏曲本身传递的曙光一样明亮。

本刊记者 奚璟  实习生 武枫叶

新闻推荐

谱巾帼新曲 写巾帼华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为县妇联立足中心、服务大局,谋计划、设方案、重实施、求结果,结合基层实际,通过组织妇女、宣传妇女、引领妇女、服务妇女,充分发挥 “党和政...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人生戏曲两相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