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爱玲与徽派美食

安庆晚报 2013-05-11 17:05 大字

[摘要]邱向峰

 

张爱玲才情满腹,平常生活也是活色生香。她自小对美食就有种天然敏感。小时私塾先生教她读“太王事獯于”这佶屈聱牙的句子,她死活记不住,改为“太王嗜熏鱼”却记得一清二楚,全因熏鱼这道美食救了她。她生活中、作品里,有很多精细美食,其中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安徽特色美食有:合肥丸子、糕点与粘粘转。

说到这些美食,其实与张爱玲的曾外祖父李鸿章都有一定关系。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他的女儿李菊耦嫁给了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李家的一些仆人也随之到了张家,饮食之风受影响。张爱玲小时特爱吃“合肥丸子”,自在情理之中。做合肥丸子时,先要煮熟一锅不硬不烂的糯米饭,凉了后捏成一个个小团,把调和好的肉糜放进米团里捏拢,大小和汤圆差不多,然后把糯米团放在蛋汁里滚过,再放进油锅煎熟。煎熟后,外皮金黄酥脆,丸心滋润鲜美,自然诱人。这道菜唯有张爱玲的奶妈何干会做,何干是来自合肥乡下的仆人,做起这道菜来应该是得心应手。

不过当时皖中比较有名的还属荠菜丸子。当年李鸿章率淮军攻打太平军防守的苏州城时,久攻不下,军心动摇。恰逢春节,李鸿章便命人悄悄地赶制了大批家乡春节名菜荠菜丸子,谎称是家乡父老送来的春节慰问品。将士们群情振奋,一举攻下苏州城。因“荠”“吉”同音,为图吉利,李鸿章便称之为“吉菜丸子”。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蒸蒸日上,今天合肥丸子的品种丰富多了,丸心也不只是张爱玲当年偏爱的肉糜,还有荸荠、豆腐、挂面、莲藕、绿豆、萝卜等。

张爱玲弟弟张子静在《我的姊姊张爱玲》一书中回忆说,姐姐喜欢吃合肥丸子,连带引得全家人都爱上这道菜。张爱玲自小嘴就刁,对合肥丸子却有浓厚兴趣,看来是非常合她口味。

在自传体小说《雷峰塔》中,何干回乡下,特地给沈琵琶(实指张爱玲)带了特产大芝麻饼。麻饼是合肥四大名点之一,它的历史也很悠久。据说早在宋朝,合肥一带就用面粉制作一种铜钱大小,实心无馅的饼子,饼子表面布着密密麻麻的芝麻。当时称之为“金钱饼”,老百姓逢年过节时必备“金钱饼”食用,能图个吉利,寓招财进宝之意。何干带的麻饼在琵琶看来,外表硬蹦蹦的,像风干的鳄鱼皮一样一片片的。可诱惑琵琶的还是麻饼里头的枣泥,咬一口后的那种甜蜜与稳妥让她刻骨铭心,张爱玲分明是极爱甜品的。

小说中还提到过年蒸枣糕,这是老太太传下来的口味与习俗。何干也做得很漂亮。三寸高的褐色方块,枣泥拌糯米面,碎核桃脂油馅,印出万寿花样,托在小片粽叶上。这样的枣糕甜而不腻,爽中带柔,看着就让人流口水了,更不用说吃了。琵琶与她父亲榆溪都爱吃这样的甜食,可惜的是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这种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的切切实实的惦念真是甘甜而怅惘啊。

还有一种让张爱玲难忘的安徽吃食是粘粘转,它是安徽无为州的一种特色小吃。当年李鸿章六兄弟大规模购置田产,包括合肥、无为等地。李菊耦到张家后,无为州的田产也成了她陪嫁物的一部分。自小耳濡目染,无为州这个富于哲学意味与诗意的名字,让张爱玲难以忘怀。她的作品中曾提到过无为,《留情》中的男主人公米晶尧就是安徽省无为县人。

在散文《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张爱玲忆及姑姑老想吃出自无为州的一种叫粘粘转的食品。粘粘转的“粘粘”二字只是读音,张爱玲拿不准,所以后面加了“拈拈?年年?”等字样。粘粘转是青麦粒做成的,张爱玲说:“田上人家捎来的青色麦粒,就是没有成熟饱含浆汁的青麦粒,下在一锅滚水里,满锅小绿点子团团急转,”吃起来清香四溢。其实张家这富有情趣的吃法与当地吃粘粘转不尽相同。青黄不接的乡下五月天,人们天天盼麦熟,麦子就是不熟,于是就有人割下青麦,揉出胖乎乎的青麦粒,或放到油锅里爆炒;或拿到石臼上舂成麦片,放入糯米面中蒸熟。当地吃法讲究味,却少了张爱玲所说的情趣,因为主要是解饿。

张爱玲对这些徽派美食情有独钟,多半与她祖上有些瓜葛。这些瓜葛钤印心中,沉淀成现实人生的底纹,挥之不去。

新闻推荐

农民工客死他乡村干部千里维权

6月18日上午,枞阳县汤沟镇陈公村村民刘东中来电:我弟弟刘米贵于6月7日突然死在江苏省常熟市一建筑工地工棚里,可这家单位却以刘米贵“来工地时间短、非直接工伤事故致死”等理由...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