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学生智慧 点亮课堂

芜湖日报 2012-12-21 13:59 大字

去无为县采访,听说了教研室盛书山老师主持教研的“课内语文学习法”。

盛老师总结的“课内语文学习法”,由“读”、“问”、“试”、“评”四个环节组成。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相互包容。体系简单、朴实,教师易掌握、易操作。与传统课堂相比,“课内语文学习法”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包括应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这四个环节变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的学习过程,建构成有效的语文课堂,完全凭教师个人的智慧、素养、能力和灵感。

钱之俊老师文字复原的这节课堂实录《父亲的年》,正体现了“课内语文学习法”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为学生上课”,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地点:无为县开城中心学校多功能室

教师:钱之俊

引入:课前进行“每日一讲”,左家乐同学上台演讲。(同学们鼓掌)

一、读

师:谢谢左家乐同学,带给我们这么充满温情的回忆。小左同学今天选择的是有关父亲的回忆,语言朴实,真实感人。这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父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无为作家许冬林老师笔下的父亲形象。(PPT展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默读注释、作者和课后习题。注意划出不好把握的字词句,并写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哪些字词比较陌生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读不准确的字词。教师PPT展示需重点识记字词。集体朗读重点字词。请两位同学示范朗读,配乐。朱珠和丁佩佩合作读完课文。(同学们鼓掌,纷纷进行点评)

谢皖凤:我觉得朱珠读得好,比较有感情。

谢世正:丁佩佩读得好,虽然有些字读得不准确,但跟上了音乐的节奏。

…………

(教师简单点评,并指出其他同学没有发现的问题)

二、问

师:同学们在读后,请把阅读后最困惑或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共同思考解决吧!(同学们纷纷举手)

丁超:“菜已上桌,我们,围着父亲,开始过一个人间的年。”为什么用“人间”这个词呢?

万勇: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谢皖凤:倒数第三段最后一句,“他与它们,饱暖两不弃。”反映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朱珠:倒数第二段,突出描写了过年的气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孙杰:倒数第二段中,“都罩在一片红得毛茸茸的光里……”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黄栋:第六段只有一句话:“除了对联这重头戏,父亲的年,还会插入其它一些小情节。”可不可以删去?有什么作用?

李玉:文章最后说,“这让我感动。”“父亲的年”为什么让作者感动?(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记录下以上问题)

师:时间关系,有问题课下再交流吧。老师也准备了几个问题,大家可以和刚刚提出的问题放在一起思考。

PPT展示教师预设问题:

1.文中写了父亲与“年”的哪些事?可以看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2.父亲为什么对“年”如此重视?文中哪些句子直接体现了这一点?

3.文中有哪些无为春节的风俗习惯?

4.作者对父亲有着怎样一种情感?

三、试

师:我们先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七个问题。同学们讨论一下,请选择一个来回答。(同学们讨论后积极举手示意)

程云:我回答第六个问题。第六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的作用。

王超:我回答第一个有关于“人间的年”的问题。我觉得就是说和普通人过得一样,突出老百姓的位置、角度。

师: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表述。为了弄清问题的答案,我在备课前曾请教过作者许冬林老师。许老师说:“本来是可以说‘过年\’的,添了一个‘人间\’,无非是想强调‘年\’是属于普通大众的,是一个众生可以团圆、祈福、享受快乐的一个节日。我觉得,任何一句话,读者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理解,而不必完全拘泥于作者最初的考虑,阅读本身也可以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PPT展示)

王项兵:我说最后一题。这从最后一段就可以看出。父亲作为一个中国老式农民,他对日子,从骨子里怀着敬重之心,“以至与日子贴近的那些草木、农具、牲畜,也同样敬重。”而年正是他“表达敬重的一个神圣的仪式”。作者感动于父亲的虔诚,感动于他对人间万物的敬重。

师:说得真好!作者确实是感动于父亲对日子的这种态度,这是在现实社会中已经越来越难以见到的了。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对生灵的残害,是对日子肆无忌惮地挥霍。这应该让我们感到警醒。

朱睿:我回答朱珠提出的问题。我觉得第九段写过年的气氛,主要是在渲染一种氛围,比如温馨、喜庆、甜蜜。

师:嗯,这里可以理解为是一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众答:渲染气氛)那么,作者在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中还寄托了某种情感,你觉得是什么呢?

朱睿:是对少年时过年景象的怀念、向往。

师:是的,那时候的物质生活并不丰富,但是却让那些远离农村的现代人无限怀念、向往。这一段的最后,是一串省略号,孙杰提出了这个细节,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

张明轶:这说明过年时候还有其他更多喜庆、让人怀念的东西,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师:很好,就是说还没有介绍完,在年三十的晚上,还有其他景象。联系刚才我和朱睿讨论的问题,这里面也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众答:是对过去过年的怀念、向往!

师:是的,这些省略号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我们能感觉到那种细腻、绵长的情感中,深藏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现在看看,还剩下几个问题?

众答:两个,第二个和第三个!

孔碧辉:我回答第三个问题,父亲的性格。他细心、谦逊,对日子充满敬重。

师:从哪一点看出父亲的谦逊呢?

孔碧辉:他总觉得自己的字不好。

师:可以这么说。大家要注意,具体的性格特征对应了具体的细节,不能乱说,对吧?其实父亲的性格并不难概括,文中说,父亲是一个中国老式农民,那么中国的“老式农民”具有哪些普遍的特征呢?

众答:勤劳,憨厚,朴实,善良,重视传统……

师:还剩下你们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第一段的作用。

孙龙:引出下文。

师:具体一些说就是引出文章的对象。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孙龙:比喻。生动形象地说出父亲与年的关系,就像船与撑篙的人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陶光琴:我回答第三个问题。文章写到无为过年的习俗有:写对联,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

师:还有什么遗漏的?

众生:贴红纸条,穿新衣服……

师:对,穿新衣服,以前我们过年就盼着穿新衣服!

师:你们说父亲为什么对“年”如此重视?文中哪些句子直接体现了这一点?

众生:“作为一个中国老式农民,他对日子,是从骨子里怀着敬重之心的,以至与日子贴近的那些草木、农具、牲畜,也同样敬重。年是他表达敬重的一个神圣的仪式。”

师:对了,就是文章最后两句话。最后一个问题:作者对父亲有着怎样一种情感?

众生:敬重。

师:还有哪些词?

众生:感动。

师: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作者“感动”于父亲对年的重视,对日子的敬重,也同样对父亲充满敬爱之心。这就是她对父亲的情感。

师:在学习了许冬林老师笔下无为的年之后,我想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也写一则过年时的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纷纷拿起笔,撰写片段。写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

王金燕:春节的家中也不同平日,吃饭要放鞭炮。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富多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都有。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

师:在下一次“每日一讲”中,继续请同学们上台分享自己过年时的情景。下一节课中,也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从语言、修辞、描写等多角度赏析,并思考文章后面的习题。

四、评

师:请大家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也可以评一评老师的表现。

骆路:以后在外工作的人要回家过年!要和家人团圆,一起过年。

师:有首歌也是这么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成了中国人一年到头辛苦奔波的念想与寄托。

陈丽丽:从文章的写作手法来看,写作一定要注重细节描写,多用描写方法。

师:能从写作角度来学习,非常好。这是我们学习每篇课文都应用心注意的问题。

刘文雅:学习完文章之后,我们要改变对树木、森林等这些生灵的看法,因为它们也是生命。

孔海燕:我们要重视亲情,生命是很短暂的,我们要珍惜。

师:这是从哪一点得出的结论?

众生:父亲对日子、对生灵的敬重,作者对家人团圆过年的怀念。

……

师:这一节课,我们是在愉快的氛围中分享了“父亲”的“年”,重温了自己的“年”,倍感温馨。谢谢许冬林老师,是她为我们的故乡保存下了一份珍贵的民俗记忆;是她讴歌了我们这片土地上那些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老式农民”,正是他们在告诫我们:要认真地去对待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善待每一个生命……

新闻推荐

镜湖区作家协会成立

本报讯(记者 万晓明)2012年12月29日,江城瑞雪纷飞,市文化馆一楼多功能厅暖意融融。镜湖区文联作家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会上,芜湖市知名女作家王毅...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