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徽跳跃——来自安徽加快科学发展的报告

黄山日报 2012-09-13 14:54 大字

在以大包干闻名天下的滁州市,一个升级版的“苏州工业园”正蓄势待发,即将续写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新典范。

相隔200多公里的长江之滨芜湖市,上市公司鑫龙电器刚刚举行了拥有前沿技术的储能新品发布会,这家为北京奥运场馆、中国高铁等众多重点工程提供服务的中国输配电行业龙头企业正成为国际风投眼中“最具潜力”的高科技公司。

而跨过长江、淮河,地处皖北的阜阳市正甩掉“旧形象”,用3个月建成4条道路、平均一个星期组织1次外出招商、接待10批次客商考察的“阜阳速度”,为皖北振兴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安徽跳跃发展的强劲步伐:GDP十年跨越10多个台阶,从2002年刚过3500亿跳上2011年的1.5万亿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十年翻了三倍,年均增长率达13%和14%。工业化、城镇化率分别从30%左右提高到40%以上……

过去十年,奔跑是安徽的姿态,跳跃是安徽的脚步,这个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著称的独特省份,正牢牢把握着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用改革的气魄继续书写着安徽加速发展的新篇章,奏响中部崛起的最强音!一方投资的热土,争相抢滩的宝地

“从趋势上看,制造业将大量向安徽转移,我们必须先行一步。”香港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副董事长蔡星海早在2008年就断言,安徽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下一个起跳点。

“安徽各地都在竞相发展,你不能在安徽经济版图上留有空白。”国际零售巨头大润发公司华东区的一位经理颇有紧迫感。

客商穿梭不息,资本纷至沓来,安徽仿佛拥有巨大的磁场引力,正成为八方投资客们的首选之地。

位于滁州的苏滁工业园项目作为苏州工业园的升级版,投资方原本打算将这一项目落户在国内的一线省会城市,并与部分知名城市进行了深度洽谈,然而作为最迟介入洽谈的招商方,滁州市1500年的城市历史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给投资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项目还在洽谈,省级配套政策已出”的极高行政效率,更坚定了新加坡方面的投资决心。

最终这个占地36平方公里,计划8-10年建成一个城市人口达25万人,GDP总量达1000亿元的现代工业园项目顺利落户,因为十分看好安徽的发展前景,新加坡方面在参股投资的基础上,强烈要求再额外独立出资入股该项目。目前已有多家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慕名而来,意向投资。

“这里,一定会成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的新典范。”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王首毅信心满怀的断言。

新客商争先恐后抢滩,已入驻的资本也不甘落后,一再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濒临长江的芜湖市无为县二坝开发区,几年前还是一片荒草地,而今宽阔的马路纵横通达,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皖沪合作的最大项目华谊无为煤化工基地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如今一期已经开始投产。因为看好安徽的发展潜力,这家中国化工行业的排头兵又追加投资,计划在二坝建立华谊生态产业园基地,以提升煤化工产业链的集聚发展。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双钱集团等企业合资成立了双钱轮胎无为基地,从去年4月开工到今年3月第一条轮胎下线,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

除了华谊集团,2008年就来无为投资的跨国粮商益海嘉里今年决定继续布局,在前期投资3.6亿元的基础上,再追加投资计划兴建一个总投资在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

“我们老总非常重视安徽发展,每年都来一次,每次来都很兴奋,赞叹这里的发展一年一个样。”益海嘉里(安徽)粮油工业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

来自安徽省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安徽省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2947亿元,增长21.8%;实际利用外资53.6亿美元,增长25.5%。上半年,全省GDP增幅继续领跑中部,跃居全国第九;工业增加值增幅中部第一、全国第二。

难能可贵的是,安徽GDP十年跨越10多个台阶,从2002年刚过3500亿,到2009年跨入万亿,再到2011年的跳上1.5万亿台阶。安徽跳跃发展的步伐越发强劲有力!

一方投资的热土,争相抢滩的宝地,安徽在区域经济中的独特魅力得益于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牢牢把握住了发展的黄金机遇。

“安徽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谁能在改革开放上领先一步,谁就能在加快发展上优人一筹。”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的话掷地有声。

安徽制造奔向世界

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中国军团斩获38金夺得“客场”最好成绩。当中国健儿在赛场内大放异彩时,奔走在伦敦黄金旅游线上的安凯汽车也为中国制造赢得如潮好评。

据了解,此次伦敦奥运会,共有20辆安凯观光巴士服务全球游客,分别是10辆半敞篷巴士和10辆敞篷巴士,这些周身喷涂着中国红的观光巴士配有先进的残疾人轮椅翻板、下车呼叫按钮、八国语言翻译系统,刚一现身伦敦街头,便在当地引发不小的震动,就连挑剔的英国绅士都被这来自安徽的中国制造所折服。

有着将近四十年驾龄的英国大巴士公司资深司机马克先生在驾驶过中国观光巴士后感叹到:“我开了几十年的欧洲客车,没想到现在开上了中国客车,而且车辆性能和驾驶舒适性比一些欧洲品牌还要好,我感到非常惊讶。”

“过去,国外一提到‘中国制造\’,很多人就会认为是价格便宜的中低端商品。”安凯公司的负责人坦言,这次在伦敦运行的安凯双层观光巴士彻底颠覆了欧洲人对中国制造的偏见。每一台安凯客车都通过了英国相关部门的层层检验,甚至座位之间的间距,误差一毫米都不允许。经过多次严格的考核和认证,安凯双层观光大巴一次性顺利通过了英国的VOSA测试,成功在伦敦旅游黄金线上运行,成为英国公共交通史上首批投入使用的中国制造的双层敞篷观光客车,这也为中国客车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安凯巴士只是安徽制造蜚声海外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国内各大汽车厂商都在为内需增长乏力而发愁之际,以自主品牌闻名全国的安徽汽车却一枝独秀,出口市场逆市飘红。以自主品牌旗帜著称的奇瑞汽车今年以来出口一路攀升,不断创出新高,5、6两个月出口更是连续突破2万辆,创造了我国汽车业出口的新纪录。今年上半年奇瑞累计出口量92494辆,同比增长28.8%。而国家海关公布的2011年海外出口200强中,奇瑞汽车更是成为唯一入榜车企。在奇瑞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出口量占全国的25%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分析人士指出,安徽汽车出口份额比重渐增,不仅表明汽车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预示着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如今,大到冰箱、洗衣机,小到柳编工艺品和丝绸制品,安徽制造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日广,影响力日增。安徽省商务的最新数据显示,仅今年1-7月份,安徽全省就实现出口128.4亿美元,增长38.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过30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实现外贸出口22.7亿美元,增长54.8%,增幅居中部第一。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如今做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力。”安徽太平洋电缆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本昶感言道。这家民营企业坐落在安徽无为县泥汊镇,眼光却瞄到了国际市场。看到美国等国家普遍应用以铝代铜的铝合金电缆后,嗅到商机的企业不惜重金投入研发了稀土铝合金电缆,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由于这一新产品在同等条件要较传统铜电缆节约近40%,产品在去年底刚一上市便受到市场认可。今年1-8月份即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前8个月,公司在整个电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订单萎缩的形势下,创下销售收入8亿元的佳绩,接近去年全年的销售收入。

太平洋公司在产业“寒冬”中的热销奇迹靠的不是一日之功。早在2008年,这家民营企业就把依托科技创新研发新品作为企业的支撑点,为此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低3%,企业还专门成立了技术中心,培养了20多名专门的研发人员,并且将政府给予企业的研发奖励重奖给出专利的研发人员。2009年,企业开发出船用矿用电缆,2010年开发出无极绝缘防火电缆,2011年底又开发出稀土铝合金电缆,正是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使得企业在产业转型中实现了弯道超车。

“目前我们又开始瞄准市场前沿,研发潜水泵电缆和风力电缆等特种电缆新品,力争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吴本昶说。

以太平洋电缆为代表,头顶“电缆之乡”美誉的无为县成功推动了电缆产业的“华丽转身”,创新的活力奔涌在这个长江岸边的小城。一组来自无为县科技局的数据准确印证了这个变化:2011年无为县专利申请总量才323个,但今年前8个月已经翻了两番多,达到1100件;发明专利去年不过19件,今年已经达到199件。这些专利的增长绝大多数产生于电缆产业。很多电缆企业在转型中看到科技创新力量,纷纷与各大高校院所携手展开产学研合作。

在省会合肥,前来投资落户的企业往往要经得住“三问”: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没有市场前景?有没有产业聚集效应?如果经不住这三问,企业落地将难以保证。

“在合肥,可能会有项目批不了地,但只要是好项目不愁拿不到地。”合肥市国土局局长高国忠介绍,目前合肥市的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已达4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在土地杠杆的倒逼下,合肥高新技术项目密集上马,越来越多的“金凤凰”飞向了这座“创新之城”。

今年上半年,联想集团在合肥落下重要一子——联想(合肥)产业基地开工。联想与合肥,本无太大关联。而让两者牢牢牵住手的,就是合肥的支柱产业之一——家电电子。与此同时,京东方八代线项目开工,鑫晟8.5代线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业内专家纷纷预言:未来合肥将成为国内绝无仅有的规模巨大、显示器件种类多样、高低世代齐全的平板产业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合肥经济急速奔跑。上半年,合肥GDP增长13.5%,增速位居省会城市第三、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其中,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30%,占据规模以上工业增量的“半壁江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5%,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光伏产业快速增长,增长幅度高达83%和275%。与之相应,高能耗工业行业生产增长慢、比重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仅为9.5%,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不到两成,同比下降近2个百分点。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描写的那个景致秀美、社会安宁的滁州城,几年前还是个发展相对滞后的皖东城市。而今一片片工业区横空出世、一条条通衢大道向八方延伸、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栋栋住宅小区宁静和谐……

在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省创新型园区等头衔数不胜数,但开发区综合办副主任潘金钟却只津津乐道获批不久的“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尽管是省级高新区,但意味着我们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子找对了。”在潘金钟看来,现在的开发区建设不能光求大,更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导向。为此,从去年开始,开发区与企业共同商讨为每家企业量身定制了转型升级的路线图。

富达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西门子、伊莱克斯等品牌的高端冰箱做制冰系统配套的企业,虽然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较为先进,且拥有稳定的客户,经营效益一直非常好,但产品单一也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软肋。为此,开发区多次上门与企业沟通,一起研究转型升级的路线图。目前企业已经开发出国际领先国内首台独立制冰机,并将于今年底正式投产。伴随着这一产品的开发,企业也认识到滁州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决意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到滁州。

“我们2012年和2013年的产品方向都已经定好了,现在瞄准国际前沿需求进行研发生产是我们企业的生命线。”富达集团中国公司总经理汪玉荃说。

今年以来,安徽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大力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并启动了合芜蚌人才特区,极大的释放了科技创新的生产力。

今年1-7月份,全省申请发明专利8215件,增长7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1613件,增长46.8%。安徽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主要以贴息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省新设立科研机构80%以上在企业,科技攻关项目80%以上由企业为主体承担,科技活动人员80%以上在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1-7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697亿元,增长32%;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331亿元,增长13%。

美好安徽幸福民生

无为县泥汊镇的镇政府虽然干净整洁,但这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物已经难掩岁月风霜,办公楼内不少地方墙皮已经脱落。镇里负责同志说,舍不得投钱修办公楼是因为想多省点钱投民生。

在这个镇里,由镇级出资修建的二级公路使得全镇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过去到县城3个小时,如今只需40分钟。同时,镇里还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一个拥有300张床位的敬老院,未来将解决全镇的社会化养老问题。

该镇还在实施一项乡村整治工程,在泥汊镇新板桥村,记者看到,像城市社区一样,家家户户门前都摆上了绿色的垃圾桶,垃圾袋装,定时清运,正在成为这里农民的新习惯。村民孙孝木家正对着村口的一方大水塘,过去这方水塘成了村里垃圾的倾倒地,用他的话说,“水面上小孩子的尿不湿漂得像鸭子一样。”现在,水塘终于清爽了,新种上的荷花与一池碧波上倒映出的白墙黛瓦定格成一幅美妙的水墨乡景。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新板桥村在乡村整治中也不忘这一良心工程。所有村民家中均铺设排水管道,整个村布建专门的下水管道,全村的污水最终顺着管道流向村外的污水处理站,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一根管子伸窗外,污水横流随意排的问题。

记者在村外正在兴建的污水处理站看到,四个并排的污水处理池约有四五米深,污水首先在前三个池子经过三级过滤最终成为没有杂质的清水后,排向田头的沟渠,为庄稼提供灌溉。整个污水处理站采用太阳能供能,电子监控,所有污水处理信息在百里之外的运营中心一键掌控。

“党的政策,真正好;医疗保险,能报销;白内障,免费来治疗……”合肥市包河区76岁高龄的陈荣开老人最爱这首自创的《打夯歌》。可就在几年前,陈荣开却双目失明,走路不得不借助棍子,是合肥市包河区实施的民生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不仅治好了他的双眼,还全额解决了医疗费。当老人再一次看到这座城市的面貌时,激动得泪流满面。

近年来,安徽省在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坚持将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探索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办了一批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今年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540亿元,目前已累计拨付资金450亿元。上半年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总比例达80%,其中新增财力的90%用于教育、医疗、卫生、民政等方面的民生支出。

安徽省还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群众意愿,整合多部门涉农资金保障投入,积极实施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力争实现保护农村风貌、改善农民生活、提升居住环境等多重目标。始建于南唐末年的黟县卢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卢村在整体规划先行的基础上,对村中27幢非徽式建筑进行了改徽工程,对全村电话、有线电视等线路实施地埋工程,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实现了有机统一。现在的卢村,画里山村跃然于眼前,沿着古老的水街青石板古驿道沿溪而上,感受厚重的徽州文化和秀美的古村景观,吸引了无数来客纷至沓来。

“讲真心话,这比老早没改治之前,好了一百倍都不止,我们摆摆摊子卖土特产,那收入一天都很好的。”黟县卢村村民卢增兴高兴地说。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明介绍,去年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实施了970多个村,今年计划实施3000多个村,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把安徽所有乡村建设成生态优美、适宜人居的美好乡村。

如今,越来越多身在他乡的安徽人渴望返回家乡定居从业,不少来皖兴业的异乡客也深深爱上这里的徽风皖韵。在今年初中央电视台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中,省会合肥位列第三,成为中国人追逐的幸福之城。·新华社记者葛如江杨玉华·(新华社合肥9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黄山市第二届创业大赛入围项目展示

吕夏雨男30岁【歙县桂林镇金三角草莓基地】坐落于歙县桂林镇吴川村,占地60亩,共有标准化大棚72个。以草莓为核心与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生态为卖点,做大草莓产业,草莓预计年产量达到6万千克,年接待...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