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心系民生敢担当

皖南晨刊 2012-09-20 14:48 大字

1958年底,旌德和绩溪两县合并成立了新的绩溪县,郜文俊同志从歙县调任绩溪县任县长。

此时,该县因受大跃进、大炼钢铁和浮夸风的影响,农村已经开始出现了粮荒。.1959年7、8月,正是青黄不接之时,郜文俊同志到俞村、乔亭公社检查工作时,发现有些食堂已经无米下锅,并出现了一些浮肿病人。郜文俊的高度责任感,让他想出了当时“冒险”的决策:他立即召集两地粮站负责同志到公社开会,决定开仓放粮救民,采取先拨粮不结账,等到秋收后征购时一并结账的办法,既解决了食堂无粮下锅的问题,又解决生产队无钱支付问题,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当年十月,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右倾,很快牵涉到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恺帆,因为张恺帆在无为县检查工作时,解散了900多个生产队食堂,并提出了“三还原”的主张。在全党贯彻庐山会议精神时,安徽省委就把张恺帆打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结果一路下来,绩溪县委也一味盲从把郜文俊同志打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上报徽州地委要求撤销郜文俊同志党内外一切职务,并把他下放到乔亭公社云乐大队劳动。

1962年,中央七千人大会揭开了原来安徽省委的盖子,张恺帆的右倾机会主义问题得到了彻底平反,郜文俊同志的问题也随后得到了平反。此时,绩溪县再度分开为绩溪和旌德两个县,郜文俊同志恢复党政职务,再次担任旌德县长。

郜文俊担任旌德县长以后,在全面抓工作的同时,特别重视民生问题。当时县城里只有一条破旧的石板小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到处积满水,根本无法行走,还有断裂的路行走时需要绕道,群众出行相当困难。郜文俊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多方筹资,将现在的胜利路从张家坦到上东门桥一大段路面,全部改建为六角块水泥路面,直到今天,这条路依然不落后。

受教育难在解放前就是旌德山区的大问题。郜文俊在担任旌德县长期间,县城当时只有一所小学,不仅容量小,而且布局不合理,偏在县城北区一角,南区儿童入学十分不便。因为当时县城狭小,被房屋挤得满满的,建学校根本无立足之地。郜文俊经过多番考察,决定把南区的胜利台迁至现在的梓山广场,既增加了广场的气氛,又方便了群众的集体娱乐活动。这样一来,也给在南区建小学提供了条件,在原来胜利台的基础上,很快就建成了旌德县旌阳第二小学。

郜文俊同志在位时从不讲究吃喝玩乐,不沾公家一点便宜,不搞一点特殊化。平时穿的都是和广大群众一样的普通衣裤,有时还穿着解放前留下来的衣裤。他平时从不喝酒,只是到每两个月开一次县人委会时,按照惯例招待党外人士时,他才会陪党外人士喝上一两小杯。由于工作太忙,经常熬夜加班,要用香烟提神,也是自己购买。郜文俊下基层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带随同人员的坚决不带,下乡一般都是起早赶到公共汽车站搭班车,下乡到基层,一般都在公社食堂就餐,并按规定交伙食费。

1973年6月,郜文俊同志患脑瘤病逝,享年53周岁。

新闻推荐

16日凌晨一颗小行星 将飞掠地球

新华社南京2月14日电(记者蔡玉高 周润健)16日即正月初七凌晨,小行星2012DA将从离地面约34800千米的距离飞过。届时如果天气晴朗,借助于双筒望远镜,公众将会非常难得地观...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心系民生敢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