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10万亩水稻迎来丰收季
本报讯(记者 王世宁)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连日来,湾沚区近10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在田野上绘出一片金黄。当地农户利用晴好天气,确保粮食颗粒归仓。近年来,该区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草帽放在副驾驶位,湾沚区六郎镇农民戴二保开着SUV穿行在稻田间。在他的家庭农场,1800亩的单季稻亩产较去年提升约15%,创下10余年来的新高。“现在丰不丰收,看天、看地、看技术。” 他说,水稻种植,自然离不开日照、降水和草害控制,如今,高标准农田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你看,田间的水泥路和U型渠。”戴二保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曾经制约丰产的不利因素一个个被克服。同时,水稻种植各环节都有了市场化的专业服务。通过设备租赁服务外包,种粮人可以更加聚焦秧苗选取、田间管理。在农场,戴二保建起了800平方米的育秧工厂,并引入烘干设备,涉足粮食贸易和粮食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经济收益。
在湾沚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润程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周能为告诉记者,今年水稻平均亩产预计能破800公斤,其中110亩的示范田亩产将破900公斤,亩产经济效益可达2400元。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周能为的农场投入使用了国内先进的暗管管网灌溉设备。这套全自动设备不仅节水节能,还能通过手机实时监测水位,做到精准控制——“说几厘米就厘米,不再凭感觉”。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智慧农机,也在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从2019年开始,周能为田间的拖拉机、插秧机都实现无人驾驶,减少了三分之二的人工投入。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门获悉,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湾沚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5.56万亩,占全区基本农田面积的64.6%。该区还积极推进农田建设管理与粪污资源利用、人居环境整治、酸化耕地治理、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土地平整、田园综合体建设相结合,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2007年9月,袁隆平来芜,在芜湖县(现湾沚区)六郎镇东八村考察(资料图)。徐哲生摄稻香溢四海,英名千古传。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