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村”生态文明入画来

芜湖日报 2020-01-15 00:32 大字

□记者 王洋 通讯员 邢玉玲

上水村,芜湖县陶辛镇的一个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水乡小村。走进上水村,远处临水而建的民居白墙黛瓦,水面上亭台楼榭优雅别致。岸边的美人蕉、菖蒲郁郁葱葱。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品茶话家常,孩子们在广场上玩耍撒欢,一片生机盎然。

如果把时光倒推到2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家家户户在村内几乎所有水域频密发展养殖业,各种饲料残渣和禽畜排泄物,造成千年古水系严重污染。

“上水村”的变化,源自河长制的贯彻实施。乘着水利部确定芜湖县为河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的契机,芜湖县早在2016年,就确立清河水、治污水、净塘水的“三水共治”目标。“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随着全面推行河长制一声令下,市水务局、芜湖县联合作为,又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长制,在“问题导向、一事一策、属地负责、多方联动、强化监督、全民参与”的原则下,推深做实水生态水环境保护。

上水村是“试点中的试点”,也要成为“示范中的示范”。抱着这样的态度和决心,市水务局联合县、镇两级政府,在上水村迈出了河长制整治水系的第一步。上水村不大,总面积仅约1500亩,一条河流穿村而过,村内水网密布、水流充沛,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水塘,村民们习惯了在塘里淘米洗菜、洗衣浣纱。然而随着环境变化,习惯正在被迫改变。“多么向往过去的恬静自然啊!”听说要选河长,更好地整治村里水系。上水村村民从内心里拥护。村民理事会做方案、提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村民户户出工、人人动手,确保水系治理工作落在实处。村民筹资筹劳,修建了长约1500米的生态沟渠,打通了环村绕流的夹河与600亩水塘。通过搭建桥梁、设置涵洞、沟渠清淤,全村水系更加活络通畅。引入太阳能微动力泵站,有力地提升了水位,实现了水系的常年流动。

上水村还在所有沟渠种植了品种丰富的水生植物,放养了锦鲤、河蚌、螺蛳等水生动物。在住户集中的地方,修建了统一标准的旅游公厕,在住户零散区域,进行了三格式化粪池改造,确保生活污水不再排入河渠;建立农村一体化垃圾清扫收集体系,做到全覆盖、无缝隙;鼓励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药用量,多措并举管控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村级河长戴海水,每天巡查巡视,及时反馈信息给物业管理公司。

通过3年河长制治理,上水村恢复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的景象。区域内池塘沟渠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多年不见的野生鱼鳖游回水中,多种水鸟在田间飞舞。“以前水发臭,大热天都不敢开窗。现在的水塘又可以淘米洗菜了。”村民奚桂香从小在上水村长大,找回了儿时的那份美丽乡愁。

如今的上水村,不仅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也是芜湖市农村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慕名而来的旅游者络绎不绝。

“芜湖市已经建立起市、县(区)、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共设四级河长3067名,湖长187名。”市水务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得益于河长制,一副水清岸绿景美,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在芜湖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文化惠民温暖人心 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送戏进万村”将戏曲送到农民家门口,“月月有戏”品戏曲韵味享文化大餐,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刚刚过去的2019年,芜湖市...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