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 让秸秆变废为宝

芜湖日报 2018-09-22 01:00 大字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田间收割,地头晒粮,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处处是农民繁忙的身影。和农民们抢收、抢种一样,沈显华也迎来了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在位于芜湖县六郎镇的芜湖聚焰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机器轰鸣不断,从田里捆装运来的秸秆,一摞摞堆放在切草机旁,等待着变废为宝的那一刻。

昔日“老大难”今成香饽饽

1000多平方米的原料储存厂房里,碎料堆积成山,工人操作着抓料机,将成捆的秸秆抓起,丢进3米多高的切草机。不一会儿,这台庞然大物的“嘴里”不断吐出长短不一的碎料。碎料通过筛选过滤后,进入制粒机,由高温塑形,最终变成一根根长约6公分的小棍子。

这些“小棍子”就是生物质燃料,可用来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

生物质燃料为秸秆找到了新的出路,实现了秸秆的绿色、循环和再利用。据沈显华介绍,目前,公司每年可生产生物质燃料4万吨,消耗秸秆6万吨,彻底解决了12万亩农作物秸秆的出路,“可以说,现在六郎的秸秆都通过我们公司‘消化\’掉了。”

那么,与传统能源相比较,生物质燃料到底具有哪些优势呢?“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洁净环保,更重要的是生物质燃料的热值比普通煤炭要高。”沈显华介绍,一般锅炉烧的煤炭热值在3500左右,而生物质燃料的热值在3700左右,由此,便可节省燃料的使用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十吨以下的工业锅炉一律禁止使用煤炭,改用天然气或生物质燃料。所以,市场对生物质燃料的需求不断加大。“我们现在的销售比较稳定,主要面向宣城等地使用锅炉的一些企业,未来这方面的需求仍会加大。”沈显华笑着说,昔日一度让农户头疼的秸秆,如今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完整产业链致富领头人

在沈显华看来,利用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后期销售不是难题,反倒是如何将秸秆从田间运送到工厂这一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往往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别小看秸秆回收这个过程,涉及如何打捆、怎么离田、运输等一系列问题。”沈显华认为,如果不能将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成为一体化、完整性的产业链,企业的发展将不可持续,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为此,沈显华联合六郎镇部分村的农业大户,共同发起成立了芜湖县华阳农机化专业合作社和芜湖县华阳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负责秸秆收集、运输;农机化专业合作社负责秸秆打捆、离田;聚焰公司负责秸秆固化成型,生产销售。

这两个合作社的建成,标志着沈显华和他的公司拥有了全省唯一一家集秸秆打捆、离田、回收、储存、运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事服务中心,可直接解决10万亩农作物秸秆的出路,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300余人。

与聚焰公司紧邻着的华阳农事服务中心内,整齐地停放着数十台秸秆打捆机和收割机,每到农忙时,合作社成员就把这些设备开到田间地头。夏秋之季,在完成本地的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任务之后,合作社还及时组织社员前往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等地进行跨区作业,帮助当地政府进行秸秆打捆、离田。

向着绿色梦想一路继续前行

沈显华是土生土长的六郎镇人,在创立聚焰之前,2011年,他在南京市从事生物质燃料销售及锅炉改装业务等工作。

那段工作经历,一方面为他回乡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让他更加坚定了发展生物质燃料的绿色梦想。

2014年5月,沈显华返回家乡,投资1100万元成立了芜湖华阳生物质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销售生物质能源加工设备。但是,几年后,他逐渐感觉到,销售生物质能源加工设备并不是自己追求的梦想。

如何把农作物秸秆变成清洁的能源,让秸秆找到新的出路,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是他追求的目标。正是秉持着这一信念,2015年3月,芜湖聚焰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了。

三年多来,芜湖聚焰年均生产生物质燃料3.5万吨以上,节约标准煤储存量5.4万吨以上,减少碳排放约6万吨。

不忘初心,沈显华依然在追逐着他的绿色梦想:“我计划利用未来三年时间,以六郎镇为中心,将秸秆回收利用逐步辐射至全县范围,为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寻找出路,为家乡的青山绿水,贡献一份力量。”记者 卫晗慧 文/摄

新闻推荐

芜湖佳海产业新城项目签约

本报讯(记者张申尚)9月14日上午,在市长贺懋燮、武汉佳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化的见证下,芜湖县政府与武汉佳海地产股份...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