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郎中”一当就是20年

大江晚报 2018-05-04 01:02 大字

拿着药箱,为村民上门服务。

潘国城正在给村民吊水

青年名片

姓名:潘国城

年龄:38岁

职业:村医

1980年出生的潘国城1998年芜湖卫校毕业后,就留在了芜湖县倪家村。“上面叫我们乡村医生,村里老人叫我们赤脚郎中,签约村民叫我们全科大夫。”甭管叫什么,他在这片乡野土地上,拎包出诊、治病救人,一呆就是20年。

能接生 会包扎 管开药

芜湖县陶辛镇倪家村卫生室离村委会不到30米,附近是水塘田地。因为延用了老卫生院的房子,显得比较宽敞。一号诊室里,摆着长条椅,门旁放着体重秤,桌上的血压计和天花板上的吊扇安安静静,墙上钉着一排钉子,挂着几沓CT片。一个普通的乡间午后,潘国城戴着眼镜,正在整理病历。

“我们这有三个医生,什么病都看,不分科的。头疼脑热、外伤、妇产科、儿科、疼痛康复……能处理我都处理。”潘医生说话音量不大,描述自己的工作语气从容,“每个行政村都有我们这样的医生,很普通。就住在村里,生活和工作分的没那么开。中午不休息,也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忙的时候,一天能看50来号病人,清闲时也不会少于20位。他为有精神障碍的产妇剪过脐带,日常写处方、配药、挂吊瓶、外科清创,“乡村医生都是全才,十八班武艺样样齐全”。

因为人少,每三天就会轮一个夜班,潘国城很早以前就习惯了,而且“晚上往往有很多事情”。他还记得,两个月前的一天,已经22点多了,有位在宣城开理发店的小年轻被妻子扶着进来,脸色煞白,还直喊肚子疼。“我看他面无血色,担心有内出血,马上联系了县医院,并跟车送了过去。最后确诊是胃穿孔大出血,要等到天亮就危险了。”

还有一次,凌晨1点,村里一家孩子有家族遗传病史,每逢高热就会出现惊厥反应,家长看着害怕,跑到潘大夫家敲门,他拿着个小药箱立马过去了。“生病是不分时候的,家人担心更是可以理解。这些对我都不算突发,就是家常便饭了。”

受信任 开玩笑 感自豪

乡村医生,工资不高,事情不少。与其说是专业医生,不如说是精通医术的身边人。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潘大夫接了几通电话,都是有疑问的村民,“有的是问我症状严不严重,有的是在外地看了病,请我解读一下检查结果,还有的是让我确认几个药名。”一边聊着,一边还有村民来卫生室“串门”,唠几句家长里短,量个血压、拿张创口贴。不用排队,没有争执,一切都像这个春末的午后,不紧不慢,暖洋洋的。

“要说工作量确实增加了很多,但也挺好的。来看病的都是本村或者附近村的,全是熟人,有邻居,也有亲戚。大家信任我。”潘国城说,村子不大,人情味很浓,谁和谁碰上了都能开几句玩笑,村民认可他的医术,从来没有矛盾。

38岁的潘大夫在村里仍算小字辈,有些老爷爷老奶奶在他这里看好了病,会回送来一篮子的土鸡蛋,或者家里树上结的果子。“他们说一句‘潘医生,你真好\’,我心里就很舒服,觉得工作有意义,自豪。”

接地气 常出诊 盼接班

陶辛镇倪家村卫生室已经成立了全科医生团队,服务人口2844人,签约人口约2000人。去年,更是与芜湖县中医院组建了医联体,实行分级诊疗,开通绿色通道,双向转诊。“有什么村级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就送患者到县里去,有指定的医生接收问诊,最终得实惠的都是老百姓。”

潘国城说,村医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因为“离不开”。“农村必须要有卫生室,卫生室必须要有医生。村里很多老人孩子,距离陶辛的卫生院还有10公里的路,生病了赶过去太不方便。有些老人还是慢性病,需要经常看诊带药。大城市的医生有本事,但身边的村医更接地气,更能帮上忙。”

潘医生的诊室里,常年放着一个准备齐全的医药箱。打开来里面分两层,放着注射器、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肠胃及呼吸道疾病的常备药。需要出诊的时候,还会根据病情增减针对性的药物器械。“路不远,我就拎着,经常一走就是三五里路。现在条件好一些,也会骑电动车,快点赶到。”记者 程茜 文 赵亚玲 摄

青年说

希望国家今后的政策能越来越好,有倾斜,让我们村医后继有人,新苗子要能接上来。越是乡土基层,越需要医生。这里的待遇也许不够好,但呆久了就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人情味,那种被信任被需要。

新闻推荐

4月15日,因有约40场路跑活动同时举办而被称为路跑“春运日” 全国超26万人一起奔跑

新华社合肥4月15日电(记者周畅王恒志)北京国际长跑节、武汉马拉松、生态大圩国际半程马拉松暨合肥半程马拉松赛……4月15日,全国多场包括马拉松的路跑赛事同天开赛,被称为路跑“春运日”。据媒体不完...

芜湖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