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让上水村“河畅水清”

芜湖日报 2018-04-27 01:20 大字

□本报记者 承孝安

位于陶辛镇上水村的夹河,全长600米,多年来河水污浊,水系梗阻不畅,夏季臭气熏天,蚊虫成堆,村民深受其苦。自2016年实施河长制以来,上水村进行了水生态修复、水生态管护治理,并落实镇、村、民间河长和管护人员四支队伍,定期巡查管护,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夹河的水生态系统恢复如初,多年不见的野生鱼、鳖又畅游水中,多种水鸟又飞舞到田间地头,夹河的水质已经达到Ⅱ类标准。漫步上水村,水边草木繁茂,庭院花木扶疏,一幢幢漂亮的江南民居依水而建,尽显水乡风情,真正实现了“河畅、水清、景美、民富”的宜居环境。

夹河巨变,是芜湖市全面推进河长制的一个生动“样本”。前不久,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来芜湖调研河长制工作时,对上水村夹河的治理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重管理:“党政河长+民间河长”模式守护河水水质

随着全市河长制的深入推进,陶辛镇按照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实行河长制,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河长,各村社区负责人担任河长。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境内的河流,陶辛镇积极推行“党政河长+民间河长”模式,并落实镇、村、民间河长和管护人员四支队伍,定期巡查管护,守护河水水质。

在夹河岸边,一块村级“河长制”公示牌上,标明了河水概况、河长姓名、职务、电话、管护职责、管护范围、目标等关键内容,以便接受群众监督。村级河长汪光明每星期至少巡查2到3次,民间河长戴海水每天都巡视在河沟边,及时拍照记录河道整治中的问题并反馈给管护的物业公司。同时,该村还发动村民实行门前门后卫生包干,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

治污水: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效治理水污染的源头,上水村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进行合作,科学编制水环境治理规划,并根据规划,将村内因道路建设、农业生产等原因破坏的水系进行治理疏通,让村内所有水系贯通起来,形成全村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上水村对生活污水进行截污,在居住集中的地方,修建了旅游公厕,居住分散的地方,对每家每户进行了三格式化粪池改造,生活污水不再排入河沟。引导村民对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物集中收集,对村内环境保洁确定专人管理。同时,该村对农业生产面源污染进行管控治理。经过水系连通工程,上水村所有水系全部贯通之后,根据专家建议,村里利用太阳能泵站对循环中的水位进行提升,使其“活”起来。经过多部门抽检数据显示,夹河的地表水水质由改造前劣五类变成了Ⅱ类标准。

优环境:水生态系统恢复如初

在不影响村民生产活动的前提下,该村利用水生动植物,对整个水系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建“生态渠、生态沟”,使水体实行自我修复净化。落实河长制管护,水环境改善了,围绕生态建设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喜人成效。

在落实河长制之前,该村许多村民毁田养虾养蟹,大肆喂食饲料,周边水生态受到严重污染。通过环保宣传,村民们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主动变污染养殖为生态种植,全部改种荷花,通过发展莲藕产业,既增加了收入,又改善了生态。同时,村民还在河里放养5000只乌龟和甲鱼苗,以及1.5吨各种贝类以改善水质。为了最大地发挥水景植物的景观效益,该村利用夹河里栽植的景观荷花及其他水生植物,打造人工湿地,推进旅游服务型新农村建设。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这是如今上水村夹河的真实写照。通过实施修复生态链,消除污染链,打造产业链的网式生态修复技术,夹河达到了“岸线整洁、水体清洁、生态良好”的治理目标,呈现出水景交融的优美环境。

新闻推荐

乡镇也能搞马拉松赛

口山峰据媒体报道,仅4月15日一天时间,全国各地就有43场马拉松赛事同时举办,加起来总共有超过26万人一起奔跑。笔者梳理发现,除了武汉马拉松、北京国际长跑节这样的城市马拉松赛,越来越多的县城甚至乡...

芜湖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