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古城
去年秋天的一天下午,我和老公来到芜湖古城拆迁地块,看看记忆中的古城还保留哪些遗迹?想再次目睹古城最后的风采。
古城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和人潮,显得凄凉、萧条,瓦砾遍地,杂草丛生,大部分建筑物已被拆除,但诸如大清监狱、衙门公署、明清徽派建筑潘宅、俞宅……还保留些许。虽然繁华不再,旧踪难觅,但仍可看到一条条幽深的巷子,行走其中,我们惊喜不已,举起手机,极力地寻觅着古城的遗迹,拍摄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古城遗迹照片,想保存它最后的风采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儒林街,芜湖古城跨跃千年的一条最著名的老街,也是明清时期各地的考生来芜报考的住地。儒林中学曾是早期芜湖县最高学府,传说大作家吴敬梓就在这里以芜湖的陶镛、朱卉、诸葛祚等人为原型,写下了《范进中举》。儒林街居住过很多名人,如:清朝三朝元老兵部尚书著名画家作家黄钺,他在四十岁中进士之前,在儒林街的住宅里,完成了许多重要著作,作了许多精美字画,其中就有阐述绘画理论(二十四画品)和(画友录)。儒林街十八号的主人,明代才子李永(江西人),在明朝建造的“雅集楼”,私人藏书达到万卷。他的两个儿子也是明朝双进士,经过他家后人不断的收集,当时雅集楼藏书达到十万卷,是江南一带首屈一指的藏书阁。相传“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李永同乡)曾在雅集楼歌吟弹唱,写出了许多吟咏芜湖风光的诗篇,令人遗憾的是,此楼在清朝毁于战火,所有的藏书也均付之一炬。现在的“雅集楼”,是民国初期芜湖人汤氏在遗址上重建的。萧家巷,是清初最著名的画家萧云从的居住地,也是铁画创始人汤鹏的住所,那里曾留下他们生活的踪迹,他们交往的轶事和他们创作的身影。而现在的罗家闸小学的前身,更是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在宋朝就建有社稷坛,宏伟壮观,在远古的农耕社会,是人们每年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祀活动重要场所。古城曾经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寺庙,即能仁寺,相传在最初由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个邑人在县东建了一座寺庙叫罗汉院,后来在南唐时期又建造了一个后庭院,称为东、西承院。北宋期间著名诗人苏轼、黄庭坚曾来此挥毫泼墨,流连忘返,后由宋徽宗赐名为东、西能仁寺。能仁寺是芜湖当时四大名寺之一,抗战时期殿宇被毁,解放初,旧遗址被改建为后来的胜利电影院。古城叫“井巷”的老街,也是一条不寻常的街巷,井巷六号建筑是为了纪念戴安澜将军而建创立的一所中学,曾是私立中学。民国三十二年,安澜中学在广西全州建校,一九四七年迁至芜湖,私立安澜中学也是后来的第二中学。井巷于东内街的交界处西侧,曾有一座龙王庙,是芜湖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座庙宇,建于民万历八年,历来香火兴旺,清朝毁于战火。古城纵横交错的老街,小巷,古宅里名人的故事和传奇,数不胜数 ,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流传至今。
南门湾和花街也是芜湖古城著名的老街,曾经为古城最为繁华的商业与手工艺集聚地。南门湾,那时有很多老字号,如:永森酱作、王义记肉业、同泰豆腐店、民生面店、新光照相馆……都是赫赫有名的老店,传统的祖传店铺,手工艺制造 ,深得市民的喜爱和推崇。花街两侧聚集众多专营篾器店,扎花灯商家,家家户户擅长扎花灯,也是竹器业、篾匠铺最为集中和生产销售地。临街商铺林立,竹篮、筲箕、蒸笼、竹床、竹椅等市民生活竹器,应有尽有,而农村生产用的箩筐、簸箕、木桶、大的竹筛、匾子、扁担等农用品,在这里都能买到 。那时候,这些市民生活用品和农具,都是用竹子、木材加工的,既美观又耐用。这些价廉物美的物品,随着塑料制品的替代,有一部分已渐渐地消失了,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走出古城已是黄昏,马路两旁华灯璀璨,我们思绪万千,心潮起伏。古城穿越千年岁月,它们是城市的年轮文脉。一楼一宅,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铺一店,又有多少往事传奇?徽派建筑见证了江城的沧桑和辉煌,见证了徽商的兴衰,更彰显了古老江城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厚重!历史的烟云渐渐散去,新的芜湖古城开发建设将于今年五月动工,明年十月竣工,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一座更宏伟的古城重新屹立在青弋江畔!
梁春霞 万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芜湖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在全县开展飙车专项整治行动,消除安全隐患。随着气温的升高,追求“另类”、“个性”的摩托车族又开始午夜飙车。这些摩托车普遍进行改装,去除消声器后噪音巨大,在城市...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