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商帮 与芜湖
明清的福建商帮以海商为主体。它初兴于晋、唐,经过宋、元两代的不断发展,而全盛于明清时期。终以中国十大商帮之福建商帮称雄于世。由于人缘与地缘的关系,他们山海兼顾(即国内外贸易)甚至亦商亦盗,生意动静极大,全国沿海沿江通都大邑均有福建会馆,足见其影响力之巨大与深远。
闽商参与芜湖商贸、米粮及近代贸易发展
最早来芜湖做生意的是大批福建的干鲜水果商。芜湖自宋代以来就形成了市民社会雏形,明清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万商云集。膳食中的消费结构已与农村农民大为不同,对水果的消费量大幅提高。闽商看准这一点,大批贩运华南及东南亚各国干鲜水果来芜湖销售。这些南方的珍奇异果深深吸引了芜湖的消费群体,闽商也取得了丰富的利润。闽商越聚越多,由于人数众多,很快他们集资在陶塘西埂创建了福建会馆。民国《芜湖县志》云:“福建会馆一名天后宫,在陶塘埂西。光绪十二年,闽省旅芜商民醵资建筑。二进大厅供天后神龛,三进楼上楼下有六间,为馆中会议之地。并置有义山、市容,由馆管执云。”福建会馆馆内有天后宫,奉祀“天后娘娘”。而且会馆置购义山、义地面积超大,门面房也不小,对安葬福建同乡和会馆自身运转绰绰有余。当时芜湖市面上的南方干鲜果品几乎是闽商垄断经营的。时至今日芜湖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还把不管什么样的柚子通称“文旦”,便可见闽地水果商对芜湖的影响。因“文旦”是闽地说法,相传“文旦”是闽商一位姓文的女伶的艺名,她不但戏演得出色,而且喜欢种柚树,每一棵都会结出十分美艳的柚子,古籍中称柚子因“其色白味道香,风韵耐人”这好比女伶佳人的名字一样令人想象。
芜湖成为中国南方湘潭、佛山、苏州、芜湖“四大钢都”之重要城市后,闽商深度参与了“芜钢”产业链的分工。他们除了大批购运芜钢产品至福建等地外,并没有像鲁商、徽商、粤商大规模开炉炼钢,也没有像粤商那样铸大炮、江苏商人那样打铁画,而是另辟蹊径生产民生产品——铁锅。闽侯林氏在芜湖花津桥创建铁锅厂,产品行销大江南北甚至被军队采购成为军需品。后来芜湖“民生牌铁锅”在全国闻名得益闽商的技术传承。张铠先生在《晚明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一文中说,“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铁制农具和器皿的传统市场。西方殖民者东侵后,这一地区铁制品仍仰仗中国。”明清时代的福建商帮,因其海运发达,执掌着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贸易之牛耳。所贩运的商品中有多少芜钢产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芜湖成为“四大米市”之首后,商业资本已成为长江经济带除上海、武汉而外第三大商业资本集散地。据谢国权研究1895年时芜湖商业资本进出汇划通过20家钱业1300余万。闽商敏锐地感觉到“芜湖为米粮荟萃之区,金融流通可谓以米市为转移”这种商业资本的律动。超越晋商的票号、徽商的典当,率先在芜湖开设商业银行,做起了钞票生意。1908年,福建商人恽祖祁等人来芜湖开设了协和商业银行,招集股本20万元,注重商业放款,开办储蓄,吸收存款。它是芜湖最早的商业银行,对芜湖金融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民营银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据日本学者松浦章研究,在芜湖大批运米船中德化商人拥有的每艘造价在300—600两白银,平均船员4—8人,平均船长50—60尺,平均容量300—500担的巴斗船也大批出入于芜湖江面尤其是澛港一带。是运米船中仅次湖广地区的外省商船。(松浦章《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
闽籍芜湖县丞奋勇抗倭保住芜湖工商业
这里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一位为保卫芜湖城市商业繁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福建人,芜湖县丞陈一道父子。陈一道,字帮绪,号遇泉,福建晋江人,生年无从查考。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出任芜湖县丞。据1919年《芜湖县志·名宦志·名宦》记载:陈一道“勤于职业,虽起刀笔而礼贤好学,习知古今,典故恂恂如诸生”。虽然,他在芜湖县丞任上只有3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他忠于职守,礼贤下士,谦虚好学,有较好的口碑。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支一百多人的倭寇队伍从浙江上虞(今浙江上虞)登岸,进犯会稽高埠,占据一处民居,与明朝军队对抗。明朝军队将其团团围困,但倭寇最终还是趁着夜色,从水路出逃。此后,这一批倭寇自杭州向西,经过处州府,再历严州府淳安县(今浙江淳安县),突入徽州府歙县,开始对南直隶大片区域展开一场浩劫。
这一年的七月,这一小批逃倭抵达歙县,歙县知县史桂芳率领全县驻军与民壮500余人迎战,但这支庞大的武装竟然“见贼悉奔溃”。
所幸的是,倭寇并没有攻入歙县城内,歙县城之所以能够得以保护,完全依赖一些商人们的努力。当时有个叫许谷的歙县商人,自告奋勇守城。知府大人也是惊惶失措,竟然下令全部夷平城外的房屋,说是“毋延火攻”。对这样荒唐的命令,许谷说:“寇或薄城,吾婴城以守,凡吾矢石所及,内外皆为吾藩效死,而与民守之,古之道也。智不出此,未距守而先毁夷,脱有漏言,示弱已甚。”许谷的主张得知府大人的认可。随后,知府又以城东门首当要冲,守东门是关键,就问许谷:“若能为我守东门乎”?许谷坚定地回答:“能!”随后“擐短兵操长兵,先登以为民望”。恰好那个兵败的史县令带着老母要进城,许谷坚闭城门,说:“今日之事军事也,即君命有所不受,何有令君。”史县令急了,说:“有母且老死,则何辜?”许谷批评了史县令备战不力,直到史桂芳最终承认错误,才打开城门放县令进城。而倭寇们“闻先声而退二舍”。
这支倭寇军队随后向绩溪(今安徽绩溪)流窜而去,然后又从绩溪转向旌德(今安徽旌德县),旌德县典史蔡尧佐率领千人抵挡,但仍未能阻止这小股倭寇的进犯。倭寇在县城南门纵火,又是屠杀加上抢劫而去。再到泾县(今安徽省泾县),知县丘时庸亲自领兵追击,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倭寇又转向南陵(今安徽省南陵县),县丞莫呈带300人守分界山。但这支倭寇部队的强悍令人胆寒,300人的守卫部队,“见贼悉奔窜”。失去了防御的县城让倭寇如入无人之境,倭寇们在县城内除杀人抢劫外,还放了一把火,烧毁了大量的民居。
窜入内陆地区的这小股倭寇虽然人数不多,但危害极大,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太平府周围的军政方面要员,共同组织围剿这股倭寇。建阳卫指挥缪印、当涂县丞郭郊、芜湖县丞陈一道、太平府知事郭樟各自领着兵前来增援。各路大军与倭寇在南陵县东门外相遇,缪印等人取出弓箭。远在一箭之外的中国官吏和军人以及临时召募的民兵们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面面相觑以后,开始临阵逃脱。大多数的官兵与民兵四散而逃,只有芜湖县丞陈一道带来的人没有逃走。陈一道带着芜湖的兵卒,“麾众独进”,但结果是兵败身死。在激烈的肉搏中,陈一道家的义男子义为了保护主人的安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倭寇的利刃,也英勇战死。
几天后,这小股倭寇从南陵一路杀到芜湖,又在街上纵火。芜湖是当时长江以南的商业中心,街头店铺林立。芜湖的商人市民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登上屋顶,用瓦石灰罐击打窜入街头的倭寇,倭寇中多人受伤,被迫撤退。商人市民又随后追击,“生缚二倭,斩首十级”,这是这小股倭寇部队自窜上岸以来受到最大的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芜湖抗倭的胜利并不是在官府正规军队的参与或领导下进行的,史书中记载此次抗倭的主角是“商民义勇”,也就是说,是一些平民身份的商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抗击倭寇,而且取得了击伤倭寇很多人、生缚2人和斩首十级的战绩。
芜湖商民的抗倭斗争意义深远:1、是它保住了长街和繁荣的芜湖工商业及各商帮的利益,为芜湖工商业免遭战火,可持续发展保住了元气;2、是它雄辩地说明了芜湖从宋以后便是市民社会,明清时代芜湖商帮、商会、行业公会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组织能力,市民有极大的自治力;3、是它说明芜湖人民是全省第一个抗击外国侵略者并取得完胜的地方。
我们应该为芜湖工商业的福星陈一道塑像,记住历史上芜湖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并取得完胜的伟大斗争。
王东
新闻推荐
在弋江区火龙街道四联社区,悉心照料智障儿子年的陶习兰,在当地被人称赞。陶习兰的小儿子陆朝明,幼时误诊后导致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年来,陶习兰坚持给他洗澡,悉心照料。有次儿子走失了天,她带领家人跑遍...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