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传:坦然面对斗病魔
28岁的王正传是个农村的孩子,2011年在读大三时,查出患上“尿毒症"。四年多来,他面对重病,面对每月1000多元的医药费,自强不息,乐观生活。
村里唯一的大学生
“同学们,请注意了,下面开始讲解……"1月20日下午,记者在水湖镇老街一幢二楼小屋内,王正传正在辅导学生。“在身体还行的情况下,多教些孩子,也算没白活。"课间休息时,王正传与记者聊了起来,他说,虽然生病了,但有这么多孩子陪着我,也蛮高兴的。
1987年出生的王正传是左店乡陆桥村人,父母务农,2014年底父亲过世。作为家里唯一的大学生,正传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都很优秀,不仅是家里的骄傲,更是村里人眼中的好青年。
众望所归,2008年7月,王正传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本院校安徽师范大学,进入了数学与数学应用专业学习,成了当年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当时家人、村里人,可高兴了,来了好多人祝贺。"回想当初拿到录取通知书,大家的祝福依旧让王正传沉浸在幸福之中。
虽然家庭贫穷,父母还是东拼西借给小正传凑足了学费。带着家人和全村人的祝福,22岁的小正传走进了大学校园。
勤工俭学读大学
走进大学校园,面对新的生活,来自农村的王正传没有胆怯,他省吃俭用,从不浪费一分钱,依旧刻苦学习。
一方面为了自筹学费,一方面为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王正传跟着师长们从事家教,和同学们办补习班,运用所学的知识,当起了辅导老师。
大学期间,王正传勤工俭学,除了第一年学费,之后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他自己挣的。“虽然辛苦点,能看到孩子们进步,能给家里减轻负担,我也很知足了。"说到自己大学时的学习和生活,王正传满是自豪感。另外,在闲暇之余,王正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到芜湖县鲁港小学支教,给敬老院打扫除,陪老人们聊天。“记得有一次同学们去当地一所聋哑学校支教,我当时有课,没去成,现在想想很是后悔。"王正传对此一直不能释怀。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夏天,王正传连续多日感觉全身酸痛无力,并伴有下肢浮肿症状,经过一番检查,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患上了“尿毒症",一时间,王正传和家人犹如掉进了“冰窟"。 面对灾难性的重病,王正传一度学习和生活沉入了低谷。“当时真得很沮丧,自己还年轻,为什么会给病魔缠上呢?"回忆患病初期,王正传略显无奈。
王正传告诉记者,当时学院给募集了8万多元,家里也凑了5万多元,首期治疗就花完了。目前,靠透析维持生命,等待换肾。
身患重病坚强面对
2012年王正传大学毕业,面对患病的身体,他无法就业。为了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方便在县医院透析,王正传来到县城水湖镇办了一个补习班。记者发现,简陋的房间,几张三合板订制的桌椅,让人看的满心寒酸。“就想有份工作,有个稳定的收入,然后慢慢治疗。"王正传说,现在补习班只有10名学生,每月能有2000元收入,除去治疗费和生活费,所剩无几。
“现在每周透析3次,每次4个小时,每月治疗和药费都在1100多元。"卷起衣袖,王正传的手臂筋脉鼓起有小手指粗,就像几条泥鳅钻进了皮肤。他告诉记者,透析前,必须把静脉和动脉做手术连接上,血液通过机器过滤,先抽出来再输入身体。记者触摸静动脉连接处,高频率的筋脉搏动正是血液在极速流淌,让人甚是震憾。由于肾衰竭,他无法排尿,导致不敢正常饮水,每天只能喝300毫升的水。
“这孩子命真苦,怎么就摊上这病呢。"在陆桥村,村民们对王正传懂事孝顺,也是连连称赞,都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他。每每说到儿子,母亲朱广英满心愧疚,40多万元的换肾费用,对一个农妇来说更是天文数字。“最对不起的人是我母亲,培养我长大,供我上大学,没还来及敬上一份孝心,自己竟然患了重病。"说到这里,王正传双眼浸满泪水,低下了头。
“虽然患病了,但我要坚强起来,有信心,就有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揉揉眼睛抬起头,王正传对未来依旧怀着美好的憧景。
(杜刚)
新闻推荐
查有关史料,安徽第一个党支部是成立于1923年12月的中共安庆支部,柯庆施担任支部书记。柯庆施是黄山市歙县杞梓里镇竹溪村人,生于1902年。其父柯临久是个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乡村教育工作者,柯...
芜湖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