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举措为体育“输血”
□本报记者 付君兰 实习生 吴炜钰
12岁的芜湖县湾沚镇学生陈凡,学习击剑已有5年半。几天前,击剑队几位主力被抽调参加全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刚刚6年级毕业的陈凡留了下来,不断练习“步伐转换”。旁边的王校长告诉记者,“以前教练找学生,现在反过来学生求教练。带来这种转变的是二中实施的体教结合模式。”“这种将优质的体育训练资源和良好的文化教育资源‘联姻\’而产生双赢模式,涌现出了许多像陈凡这样有运动天赋的好苗子。”王校长说,“很多家长都表示支持,这一模式不仅吸引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即便孩子未来不能选拔进入专业队,也能多个体育特长。”
在市区奥体的射击馆,市十三中学生杨洋穿着专业的射击服装站在靶位前一动不动,这个姿势要保持5分钟。杨洋也是利用暑假来这里练习射击,不过他刚刚才学1年,还是业余学员,杨洋的目标是能够进入协会接受教练的专业训练。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体校的招生也从以前的香饽饽变成了“老大难”,业余训练工作也一度面临尴尬,倒逼青少年体育工作要走出一条新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芜湖市各级体育行政职能部门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变为管理和服务,管办分离,不再包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改由各单项体育协会“唱主角”,探索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发展模式。青少年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切入点。
“体育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的需求,但最主要是解决青少年出路问题。”市体育局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芜湖市采取协会培养、体教结合、市场化运作、体校基地四种方式,给青少年培养在基地、经费、管理、培训等方面带来很大改观。其中协会培养是主流阵地,目前全市64个体育单项协会已经全部确立了“积极开展本协会全民健身活动、承办或主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组训参赛”三大职能。各体育项目培训班“遍地开花”,发现体育苗子后即培养,进入提高班,同时也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来“打磨”。“如果孩子有发展前途可能会送往省队,其他队员往高校、体育院校或者国际国内运动队等输送。”
作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芜湖市共有在省注册运动员近2千人,培养输送了娄祥武、周吕鑫、吴莎、江晨阳、汤玲玲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芜湖市运动健儿先后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50余枚奖牌。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芜湖市运动员取得了3金1银1铜共5枚奖牌。在即将举行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芜湖市共有8个项目获得参赛席位,其中射击项目获得4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孟鸣 实习生 郭云涛)记者昨日获悉,福彩双色球第2013098期日前开奖,芜湖市与合肥两位彩民双双摘得双色球头奖,这是安徽省彩民今年中得的第19、20...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