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当农民“水中求财”领路人

芜湖日报 2013-07-05 13:01 大字

□ 本报记者 付君兰

他是一名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带领农民致富一方的领路人,立足基层23年,坚守平凡的岗位,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引领一批又一批水产养殖户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家致富的梦想,被农民亲切称为“水中求财”领路人,农民致富的贴心人。他就是芜湖县水技站站长王万兵。

现场办公 塘口服务

见到王万兵时,他和同事一起蹲在陶辛镇芮村芮世松家塘埂上,用设备对水质进行测试。虽刚过不惑之年,却已白发丛生,身形清瘦,皮肤黝黑,一眼便看出他经常在基层走动。“现在正值梅雨季节,也是最关键的时候,这段时间由于气压不正常,不少塘口很容易出现缺氧、转水、生病等情况,养殖户们不放心,需要我们天天下乡查看。”王万兵告诉记者。

“这一片是600亩虾蟹混养基地,可以说每一户塘口什么面积、什么水质,他都一清二楚。”芮世松说。芮村里不管哪家养殖发生病害等难题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联系王万兵。“现场办公、塘口服务”是王万兵立足基层23年始终坚持的理念,从2005年开始,他对全县及周边地区1200多家水产养殖户建立科技服务档案,发放技术服务咨询卡3000多张,方便养殖户随时与他沟通。

与基层打交道越久,王万兵与养殖户们联系就越紧密。2008年10月间,芜湖县全县青虾养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而就在这段时间,王万兵的父亲查出癌症。他无暇陪同父亲到上海做手术,只能含泪目送老父上车。深入青虾养殖农户走访后,他立即召集76个虾农面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随后的40多天里,一直奔忙于虾农中指导。他的不懈努力,为农民减少直接损失310万元。

“水中求财”靠科技 

20多年来,王万兵抓住一切机会,先后20多次到上海海洋大学、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学习进修,学习技术,并撰写学习笔记20多万字。

“农民增收致富,必须要靠科技引路”,从农家走出来的王万兵深知农民起早摸黑劳作的艰辛,暗暗下定决心:靠自己所学的专业技术,帮助广大农民加速致富。他将多年来的一线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探索攻克水产养殖难题,寻求水产养殖技术、模式创新,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产理论实践者”。

芜湖县陶辛镇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陶辛青虾”原产地,而在陶辛镇养殖户心里,陶辛青虾能够荣获国字号,王万兵是第一大功臣。正是在王万兵的指导下,陶辛镇青虾养殖户们解决了良种选育、病害防治、水质调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该镇青虾养殖面积由最初100亩,发展到2.56万亩。陶辛镇青虾养殖大户黎教钱曾感慨:“老实讲,没有他这样辅导,我们也不敢随意扩大养殖,只要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

2006年开始他主持推广的虾蟹生态混养模式,被列为省水产养殖助推技术。据王万兵介绍,这种混养模式,既减少了饵料投入,也可保持水体洁净,增加利润。“不同于以往河蟹与鳜鱼混养,这种虾蟹模式每亩能够增加收入1500—1800元,去除苗种,每亩能够净赚1200—1500元。”3年试点中,养殖户从中尝到了甜头,很快在全县乃至全省推广。2006—2010年,王万兵主持推广虾蟹生态混养1.9万亩,共计增产商品青虾410万公斤,新增收入2600万元。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督办两个重点建议

本报讯(记者 孟鸣)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凤剑峰率队督办两个重点建议,分别是: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8号重点建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和市第十五届人...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