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程机械化重拾农民种植油菜信心

芜湖日报 2013-05-26 13:13 大字

□ 本报记者 赵云涛

随着天气一天天热起来,传统的农忙时节“三夏”渐至。5月24日,芜湖县六郎镇周西村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2013年芜湖市油菜机收暨秸秆还田现场会在这里举行。

机械化播收油菜亩均节本150元

轰鸣的联合收割机穿梭于油菜田间,几分钟就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包装入袋。油菜机收的高效率、低损失率和秸秆粉碎的细碎度,得到了与会代表和观摩群众的啧啧称赞。芜湖县农机局副局长成海燕告诉记者,该县历来是全市油菜种植大县,今年30万亩午季作物里,油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其中机播机收面积达3万亩。近年来,该县在机械化播收油菜上的探索硕果喜人,经测算,如今该县采取机械化播收油菜亩均增产15公斤,亩均节本超过150元。一增一减之间,农民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与往年的人种机收相比,近两年油菜种植机械化开始向播种环节延伸。而随着农机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也愈发顺畅。成海燕说,目前油菜种植从耕整地到灌溉、植保都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密度可达2-2.5万株/亩,远超人工播收的7000-8000株/亩。同时,由于机械化播收油菜对选种的高要求,农民都选择了抗倒伏、成熟度相对一致的优良品种。不仅便于机收,质量也上了一层楼。而得益于机械化收割的高效率,油菜收割时不再需要农民在7-10天里“解决战斗”,油菜在田里待的时间越久,其含油量也越高,收割时也更容易脱粒。机收还使得秸秆在第一时间还田,既环保又增加了地力。 

农业机械化让大户扭亏为盈

油菜机收的效益究竟如何?安徽芜湖汇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二保颇有发言权。他的公司一共流转了2100亩土地,结果一场小麦赤霉病让他损失惨重,50万元打了水漂。痛定思痛,他决定将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去年秋种尝试性地种了450亩油菜,结果令他非常惊喜:油菜亩产平均超过200公斤,按照4.6元/公斤的价格,450亩油菜可带来42万元左右的收入。

如果不是机器播收而是人工呢?戴二保摇摇头:“那这42万元全都得花在人工里,我只能赚个吆喝了。” 芜湖县当地“三夏”时,最高的时候200元都雇不来一个收割油菜工,人工成本过高是油菜种植遭遇的最大瓶颈。“机械化水平高了,我就敢放开手种油菜了。”戴二保表示,今年他打算将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等到他的油菜地里开出一片花海,希望能跟响水涧叫叫板。他告诉记者,周西村附近有朋友开拓的蘑菇种植基地和桃子种植基地,都发展了自摘自采的观光农业,自己的油菜花田就当是给他们打广告了。

未来油菜有望重唱“主角”

机收油菜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效,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优化芜湖午季作物的种植结构,扭转农民重小麦、轻油菜的种植习惯,让油菜重新在芜湖夏季粮油作物中“唱主角”。

市农委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芜湖地区历来是全省油菜种植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农民也有种植油菜的悠久传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市三县的油菜种植面积已达90多万亩。然而如今随着农业大县无为划归,全市油菜种植面积不升反降,只有85万亩左右,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种植的小麦。“与北方地区相比,长江流域出产的小麦无论是质还是量都逊了一筹,农民种植小麦往往图的是省心省力,却在无形中破坏了地力,也与南方一贯的耕作传统相悖。”

省农机推广总站总工何超波告诉记者,目前芜湖结合安徽农机创新示范芜湖先行区建设优势,已经探索形成了适宜江南地区的油菜种植收获模式。

新闻推荐

客运企业赛汽车维修技能

本报讯(记者 赵双华 实习生 李青)全市客运企业营运客车维修技能竞赛日前举行,市运泰修理公司外修部、内修部和芜湖县客运分公司分获团体一、二、三等奖,运泰...

芜湖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