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接第一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一个总投资亿多元

宣城日报 2012-08-20 22:14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一个总投资23亿多元的圆融光电大项目落户马鞍山创造的奇迹,让康进在这个文明之城找到了家的归属:“我已经在马鞍山买下一套住房,把爱人接了过来,准备在马鞍山养老!”

在康进的影响下,他的老部下纷纷从上海、大连、南昌来到马鞍山,公司管理团队20多名外地高管已有8人在马鞍山买房安家。

“建设美好安徽,首先要有一个美好的安徽形象。精神文明本身就是美好安徽的应有之义。”省长李斌说,越是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越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凝心聚力。

今年初,一位外商在微博上为芜湖、为安徽做了一个免费的国际形象广告。

“直到我有幸来到芜湖,与当地人朝夕相处,才真正了解到芜湖人的文明素质及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因。”希腊人Alexis是投资3亿美元的海格斯能源科技产业园项目外方代表,他在微博上毫不吝啬地赞美给他留下美好印象的江城。

“最初我们看好广东等地,有人提议投资芜湖时,我们是持怀疑态度的。最终决定落户芜湖,是因为芜湖优良的投资环境、政府的高效服务,还有芜湖人民的友好。这些经历会让我经常想念并引以为豪!”

去年,芜湖市获得“2010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作为该市外籍人才,乌克兰专家鲁登科·瓦西里·格里高列维奇专文推荐,标题为《我最喜爱的中国城市——芜湖》:“芜湖城市面貌的变化让我们简直都不敢相信我们的眼睛。”

铜陵人没有想到,一面之交的南非国民议会议员卡姆拉伊会自费来到铜陵考察,由此加深了他对铜陵、对安徽的看法。

去年5月,卡姆拉伊在南非欧福伯格市接待铜陵经贸代表团访问时,对铜陵人的投资眼光、文明素质十分赞赏。为加深了解,他很快亲自来到铜陵。

几天里,卡姆拉伊走大街串小巷体验民风民情,进车间看企业考察经济发展:“没想到安徽的一个中等城市这么繁荣、文明。回去后,我一定广泛宣传,促进铜陵与欧福伯格市早日结为友好城市。”

从皖江两岸到淮河之滨,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安徽,看到的比听到的更好!”这样的惊叹,缘于安徽加速崛起的强势吸引,缘于安徽文明进步的强力感召!

韩国姑娘、马鞍山媳妇金美净结婚头几年,大部分时间呆在韩国。“如今我每年有10多个月在马鞍山生活!”540个清洁示范村、文明生态村、绿色小康村、移风易俗村,改变着昔日欠文明的生活方式。

“创建影响我们做生意,搞精神文明建设能当饭吃吗?”有位“老创建”记得,一次跟随领导检查创建时,几个小商贩当面质问。

17年前,安徽开始文明创建时,全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0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最贫困的农村只有几百元。

“‘仓廪实而知礼节\’,先要物质富起来,才能谈得上精神文明建设。”

当时,不仅百姓不理解,阻力大,就连一些机关干部、学者也不理解。

“这个时候搞文明创建太早了,会冲击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水平上去了,文明程度自然就跟上了,犯不着大张旗鼓地搞创建!”

“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对外形象,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1995年底,来自省委的决策不容置疑。

翻开当年报纸的一次次暗访记录,人们发现,启动文明创建,何等必要!

“寿春路桥东北侧一块地皮上卫生状况也令人咋舌:距大桥仅30米的地面上,堆着约有30吨的‘垃圾山\’,沿墙50米尽是鸡屎、鸡毛,臭不可闻,墙头上也挂有鸡屎,路旁的5棵小树也被倒垃圾者踩死。”这是1995年12月28日记者暗访合肥的一个镜头。

“每隔几米就可看到垃圾小堆,其中以煤球灰、蔬菜皮、简易饭盒、剩饭菜和塑料袋为多。有风吹过时,塑料袋随风起舞,甚煞风景。在团结路甚至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鸡在悠闲自得地觅食。”这是芜湖当年的一个场景。

“当时,各个城市的环境状况都差不多像这样,一方面群众对环境脏乱差意见大,一方面真抓创建阻力大。”一位“老创建”回忆说,“抓省会带全省”,由于一些省直机关“大象屁股推不动”,合肥的创建阻力更大。

“文明创建,省直机关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能拖后腿!”省委的态度坚定不移。省直机关纷纷行动,全面清理机关大院、住宅小区的垃圾死角、乱搭乱建等问题。

文明“风暴”刮过,成果显而易见。

卫生、绿化、秩序“门前三包”;把马路让出来,把垃圾装起来,把门前包起来;向小街小巷延伸、居民小区延伸、集贸市场延伸、企事业单位内部延伸,创造出了文明创建的“合肥经验”。

“从前,居民乱丢垃圾。他在前面扔,我们村镇干部默默地跟在后面捡,捡了几次之后,村民觉得不好意思,陋习就改变了。”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党委书记钱江回忆,当年,政府掏钱给居民买垃圾桶、垃圾袋,培养居民形成良好习惯。文明是形象,是财富。去年大圩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吸引了八方游客与可观的投资。

从“大拆违”到大建设,从“四乱”整治到“正三轮车”整治……合肥的人文、生态和投资环境日益优化,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

媒体人独具敏锐目光。黑龙江日报总编辑段文斌多年前首次到合肥,“当时路过,在车上看到马路不宽,高楼不多,环境杂乱。”2009年,段文斌来皖出席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马路,崭新的高楼,畅通的高架桥,印象更深的是清新优美的环境、城市与人民共同展现的活力。”

2009年1月20日,马鞍山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奖牌到手之日就是重新出发之时。2011年12月20日,马鞍山在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考评中名列地级市第4位,是中部唯一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地级市。

“这个金字招牌闪闪发光,来之不易,但保住这块牌子更不容易,实现这块牌子赋予的深刻内涵,尤其不容易!”马鞍山市委书记郑为文说,创建为民、靠民,创建的根本目的就是惠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虽然是韩国人,但我热爱中国、热爱安徽,因为我的家在美丽的安徽。”8月2日,韩国姑娘、马鞍山媳妇金美净的新书《嫁到中国——一个韩国姑娘在中国的浪漫生活》韩文版在釜山举行首发式。

异国情缘的美丽故事源于2002年的一个春日。当时,金

美净与马鞍山钢铁公司员工王程在香港旅游时一见钟情,8个月后喜结连理。那时的马鞍山,比釜山落后不少,结婚头几年,金美净大部分时间呆在韩国。现在不一样了,“如今马鞍山环境优美、安宁舒适,我家乡的朋友来后都喜欢这里,我每年有10多个月在马鞍山生活。”

皖北土地面积占全省近四成,人口占近半,受制于农业为主、资源型城市多,以及自然、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全省创建的难点在皖北。“没有皖北的振兴就没有安徽的全面崛起;没有皖北的文明进步,就没有安徽的全面文明。”

每天24小时受理投诉,市区15分钟内赶到现场。在淮北,哪里有卫生死角,哪里有不文明现象,市民常打的有两条热线:一条是“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政风行风热线,另一条是淮北市市容局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城管110”投诉处置热线。

既是农业大市、又是资源型城市,经济体量、基础设施、生活习俗等没有任何优势,但淮北市一直坚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标不变、力度不减,连续三届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成为资源型城市创建的样本,在全国文明创建中烙上醒目的“淮北印记”。

创建重点在皖北、看点在省界。安徽位于华东腹地、中部中枢,全省有14市的40个县(市、区)与周边六省接壤,省界沿线是省际交流的合作纽带,代表安徽形象。

打开地图,砀山县地处安徽“北极”,毗连苏鲁皖豫四省,居此一地可知四省概貌,观此一角可感安徽气象。

虽然有着“酥梨之乡”、“武术之乡”、“唢呐之乡”等众多靓丽名片,但许多外地人对砀山的印象是尘土飞扬,贫困落后。

“那是以前的事了。”砀山边界白腊园村村支书刘瑞莲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公路有9米宽,平平整整,干干净净,还安设了路灯。

砀山面貌的变化,源于2010年底省文明办的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那次砀山位列全省倒数,全县上下深受震动。“守好北大门、不丢安徽人”,一场“文明风暴”在梨乡刮起,全县连续开展8次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

短短一年多,砀山焕然一新,成为薄弱县提升创建水平的先进典型。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村镇,难点在农村。各地不断创新理念,探索“城乡统筹,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5月18日,山东烟台,全国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座谈会上,“铜陵经验”向全国推广:9年来,100多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乡村结对共建,实现城乡低保等“三个一体化”,留守儿童之家等“五个全覆盖”……

“突破难点、全面文明,群众参与、全体文明,城乡并进、全域文明,长效管理、全程文明”,马鞍山以“四全文明”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

“惠民、便民、育民、亲民”,芜湖实施“四民工程”,落实创建为民理念到乡村社区。

“城乡结对、矿镇共建”,淮北在转型发展中深化文明创建的特色追求。

民生工程奠基文明创建,文明创建助推民生工程。全省各地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环保城市、双拥城市同步展开,交出一份份不断刷新纪录的“民生答卷”。

“两年前,家家户户门口一个垃圾堆,煮饭炒菜烟熏火燎。”如今,利辛县曹店村61岁的刘文英和老伴住在一百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中,家门口放上了垃圾桶,村里保洁员定时上门收捡垃圾,烧饭做菜都用上了沼气,村里干净整洁。

全省建成清洁示范村240个,文明生态村、绿色小康村、移风易俗示范村各100个……从芜湖县到歙县,从铜陵县到霍山县,这样的变化在江淮大地的文明县城、文明村镇里,正从一个个“盆景”变成一道道“风景”。

“城乡共建”促进文明创建均衡发展,“网上创建”推动创建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

7月29日,芜湖市弋矶山街道工作人员查旭,轻点芜湖市文明网,输入注册账号,进入创建网页面,即可在线办理文明创建相关工作。

5月里,芜湖市先后两次应邀进京,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介绍网上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的创新实践。中央文明办充分肯定这个系统是文明创建模式的重大改进,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可以在全国推广。两个多月来,芜湖市先后接受全国近30个地市(区)咨询和考察。

7月27日,随着滁州文明网开通,全省16市文明网全部进入中国文明网联盟平台,安徽文明网群成为文明创建的新平台。

1个蝉联全国文明城市,4个提名全国文明城市,7个全国文明县城,65个全国文明村镇,110个全国文明单位。

今年是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开局之年,眼下,合肥、芜湖、铜陵、淮北等市正厉兵秣马,奋力争先。

文明创建的进步根植于安徽深厚的道德沃土。

7月30日上午,刚刚做完分娩手术、住在省立医院的“最美孕妇”彭伟平特别高兴,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专程来到医院看望她,转达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问候,称赞她是践行新时期安徽精神的时代楷模。

面对褒奖,彭伟平有些害羞。其实,她当之无愧。

今年6月5日下午,身怀双胞胎的彭伟平,发现有儿童落水时,奋不顾身跳进近2米深的水中,将落水儿童成功救出。

“最美”的星空中,从此多了一个来自灵璧县高楼镇张场村的孕妇。

“你咋不分轻重呢?怀着大肚子,起个身都难,还跳河救人?万一上不来,三条人命啊……”彭伟平的小姑子索金萍红着眼圈。

曾几何时,一个老人跌倒了,一个民族为“扶与不扶”纠结了。从三聚氰胺牛奶到染色馒头,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当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再挑战社会底线,迷惘的人们,特别需要像彭伟平这样的好人带来的清醒认知。

德不孤,必有邻。去年8月13日上午,合肥市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农妇刘士圣在骑车赶集途中,主动提出顺带李家珍祖孙俩一程,不料李家珍老人半路上从车上摔下意外身亡。刘士圣过意不去,再三提出赔偿,但死者家属李孝香4次婉拒:“她是出于好意,我不能昧着良心收她的钱。”

“磨店好人”在全国传为佳话,更成为安徽道德建设的一个品牌。

与“磨店好人”一样,割肝救母的安徽90后“最美女儿”与“最美孕妇”一起,为道德传承再续动力。

2011年12月23日早晨7点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马鞍山女孩杨蓉和肝硬化晚期的母亲芮明翠,被推进手术室。下午1点,杨蓉近70%的肝脏被从体内取出;下午4点,肝脏被移植入芮明翠的腹腔内;晚7点半,手术室传来好消息:移植手术成功结束,母女平安!

“面对大人都无法承受的打击,她却特别勇敢,这让我很感动。”主刀医生朱志军说,杨蓉是目前国内捐献肝脏年龄最小的女孩。

7月30日,记者来到马鞍山远郊杨蓉的家时,在“割肝救

母”手术之后,她依然如此阳光、活泼、可爱,“妈妈住院那段时间,素不相识的人们捐助了15万余元,我每天都在感动着。”陪伴妈妈回到家乡,杨蓉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应邀先后作了20多场报告。

道德的光芒,总会在细微平凡处频频闪现,照亮前路;好人的力量,总能以真实的方式感动人心、震撼灵魂。

淮北市一名普通环卫女工,17年坚持无偿献血,献血量达8万多毫升,相当于14个正常人的总血液量。她的名字叫周凤珍,3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当选“中国好人”。在周凤珍带动下,30多名环卫工人和越来越多的淮北市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同周凤珍一样,江淮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江淮儿女的血管里流淌着“道德血液”。

2007年至今,安徽8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位居全国前列;90人入选省道德模范,111人提名省道德模范;1526人入选市道德模范,2635人提名市道德模范;

2008年至今,584人入选“中国好人”,占全国上榜总人数近八分之一,连续4年全国第一。

“安徽好人”层出不穷,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自1994年以来,安徽省连续19年坚持每月评选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事迹,每3年开展一次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评选。“安徽好人”就来自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十佳”阵容。

积善之家必有好报,积德之家必有余庆。凤阳县2010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以文明作担保,以道德作质押”的道德信贷试点工程。

凤阳县东华中路,一辆气派的卡车车头上飘着红色绸带。车主名叫黄吉风,2008年因保护他人生命财产与歹徒奋勇搏斗身中5刀,荣获“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他长期帮别人跑运输,早就萌生独立经营的想法,但一直缺少购车资金。

“道德信贷”工程回报了义举:不用任何担保,仅凭一张“道德信贷证”,黄吉风就办到6万元贷款,买车跑运输,每月五六千元收入。

同“道德信贷”工程一样,全省各地开展的“道德银行”、“道德档案”建设,真正让好人得到好报。

痛失爱子爱女的全国道德模范胡文传,生活一度陷入困境。省文明办协调解决20万元救助资金帮他还清债务,安排他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社会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将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

2009年以来,省宣传文化事业经费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困难道德模范专项资助资金,先后资助32位道德模范、56位“中国好人”,迄今已支出帮扶资金360多万元。“好人好报”机制正在全省建立。

激发人性深处向善的力量,培育更多道德模范。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从过去重视外在基础环境向提升群众内在素质转变。

放大“身边感动”,聚集“道德微光”。全省各地开设“道德讲堂”,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3月3日上午,安徽大剧院,安徽好人网正式开通。“安徽好人”,正在成为安徽一块靓丽的道德品牌。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大家集聚在一起,就是大爱!”160多万志愿者服务全国,安徽志愿服务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7月28日上午10时,不远万里来安徽助教的加拿大青年陆丽虹(中文名)姐妹,含泪与“中国好人”叶连平及受教的孩子们挥手告别,踏上了回国之旅。

两个星期前,她们冒着酷暑来到和县乌江镇濮陈学校留守儿童中心,义务协助85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举办暑期英语补习班。

2010年,陆丽虹在香港大学学习,第一次看到叶老师退休20多年一直义务助学的事迹,对叶老师的奉献精神格外崇敬。今年她第三次来到安徽,还带来了妹妹。

吸引海外志愿者来皖服务,是安徽好人的道德力量。多年来,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全国体育大会,在中部博览会、徽商大会,到处活跃着安徽志愿者的身影。

10多年前,志愿者主体是青年学生,老年人想开展志愿服务却找不到组织。

一个电话、一条新闻,推动了志愿服务组织的更名与扩容。2002年,新安晚报新闻热线接到一个电话,合肥市民许女士希望报社替她退休在家的母亲牵线搭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6月5日,热线新闻版头条刊登“老年志愿者何处发余热”后,立即得到合肥团市委的响应,当月合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更名为志愿者协会,欢迎老年人加盟志愿服务。

那时,全省登记在册的青年志愿者只有40余万人。“从以青年人为主向老中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2004年底,安徽省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今天,全省志愿者总数已达160多万人,社区志愿者服务站1590个。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大家集聚在一起,就是大爱!”“A型血互助团”的网友们,带着这样的信念走到一起,为素不相识的人捐献血小板。互助团发起人之一、网友毕文双说,开始互助团只有几个人,现在已发展到150多人。

告别零散服务、松散型组织,走向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2009年9月,芜湖市镜湖区黄果山社区率先成立“一米阳光”志愿者服务队。从此,“一米阳光”成为芜湖志愿服务由松散走上规范的第一个响亮品牌。如今,芜湖市已组建2100余支“一米阳光”志愿者专业服务队。

“‘一米阳光\’做的都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弋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玉红说,“虽是平凡小事,但阳光在心、服务在心,他们把温暖送到了最需要帮助的居民家中和心中。”

1.95万人次,8.7万多个小时……这是马鞍山爱心传递志愿服务总队成立5年来,总队长傅强与志愿者们共同创造的令人惊叹的服务记录。

傅强是马钢公司一名普通职工,1991年因公受伤,全身90%以上曾瘫痪。在爱心人士的关心和鼓励下,一年后傅强奇迹般恢复了健康。

1998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傅强第一次献血并坚持到现在,累计无偿献血5.8万毫升。2005年6月,傅强和一批志愿者组成马鞍山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6年多来,200多名会员无偿献血总量150万毫升,占马鞍山市临床用血量的1/16。

如今,傅强是全国优秀志愿者,他的团队也走上专业志愿服务之路:总队下辖15个项目分队、4个大学分队,一个志愿者专业网站,队员1192人。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傅强迅速组织一支50人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队,并募集善款1240万元。

傅强和副总队长李剑共同创办的全省第一家志愿服务专业网站“E家网”获得“全国十佳民间志愿者网站”,注册会员达1.6万人。

7月20日下午,安徽201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式出征。177名大学生志愿者分赴陕西、云南、宁夏、四川和安徽省基层开展1至3年的志愿服务。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风。3年来,邓玲、汤震等8人当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大爱中环志愿服务团上榜全国十大志愿服务组织,安徽志愿服务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志愿服务是每一个有能力的公民应该做的,不论权力

大小、财富多少。企业家中,我捐的钱款不是最多的,但每一次志愿服务我都用心去做。”大爱中环志愿服务团发起人、中环投资集团董事长余竹云坦言。

姜宗兵在合肥黄港小学当了4年校长,学校一直没有专门的音乐、体育和美术老师。今年,省文明委倡议成立“快乐童心”文化志愿服务团,来自金葡萄小学的音乐教师徐雅琴,成为包河区“快乐童心”文化志愿服务团的一员。每周二、周五,她都要去黄港小学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未来3年,全省将有百个文化志愿服务团、万名文化志愿者帮扶农村千所学校,解决农村中小学校美育问题。

安徽“中国好人”占全国上榜总数近八分之一,连续4年全国第一,“全国道德模范”安徽入选人数位居全国前列。“‘中国好人\’安徽最多”,在全国叫响。

“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村里‘麻将风\’小了,‘书香味\’浓了。”中国农民歌会等一批“国字号”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扎根安徽。特色纷呈的城市精神、行业精神、机关精神、企业精神,成为提炼“安徽精神”的丰富因子。

文化滋养文明,文明光大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途径是以文化人。

作为安徽地方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没有什么比亳州花戏楼老街的新生,更能说明群众文化生活的变化了。

年近八十的程汉青记不清自己家在亳州花戏楼老街住了几辈子,不过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老街上戏园子、电影院、茶馆一间连着一间,好不热闹。”后来,亳州商业中心向南转移,老街变得冷清。

最近几年,亳州市对花戏楼街进行改造,建起一条800多米的仿古建筑商业街,古玩字画、手工艺品店铺鳞次栉比,易地重建于花戏楼隔壁的粮坊会馆,院子里摆起了餐桌,搭起了戏台。“一边喝喝茶,一边听听二夹弦,这才是生活!”老人一脸幸福。

芜湖市委搬迁新址办公后,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范罗山的原办公楼何去何从?今年1月,芜湖市民惊喜地发现,原市委礼堂已改建成百花剧场。

7月31日,记者看到剧场正面矗立着两个巨大的海报:7月12日晚7∶30,比利时“迪克西兰”铜管重奏乐团盛大演出;8月中旬,《盛世琼花筝行天下——文华、金钟双金奖得主任洁古筝音乐会》盛大演出。

“半年演出40多场。”芜湖市艺术剧院负责人孙卫东说,省内外、国内外剧团先后前来演出,中西艺术同台呈现,芜湖人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盛宴。

炎炎夏日,原市委办公楼另外三栋西式建筑正在修缮。改造后,这三栋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成为芜湖民间收藏博览园,集中交流、展示芜湖民间收藏精品。

短短几年,一座座新博物馆、文化馆、大剧院在一个个城市里拔地而起,成为新的城市坐标!全省88个图书馆、120个文化馆、89个博物馆、138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

就在同时,铜陵“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淮南“少儿文艺发展项目”入选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马鞍山市入选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落户芜湖。

“过去,连办公用品都买不起。”位于大别山深处的太湖县图书馆和许多基层图书馆一样,面临生存困难。近年来,这个固定资产不足25万元的小馆,一跃成为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国家一级图书馆。

文化民生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2006年安徽设立省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当年安排1000万元,2010年达到2000万元,今年增加到3000万元。

“以往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生活没滋味。”来安县水西村文书郭金龙说,“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村里‘麻将风\’小了,‘书香味\’浓了。”

“十一五”时期,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部提前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7658个村级服务点全覆盖。

作为全国首批9个试点省之一,安徽今年将建成667个乡镇、40个街道、27个社区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2008年11月9日,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市唱响,2010年荣获文化部第15届群星奖,成为扎根安徽、面向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名牌。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马鞍山举办李白诗歌节、“江南之花”群众文化节;淮南举办豆腐文化节;铜陵举办青铜文化节、民俗文化节;安庆举办黄梅戏艺术节……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传播文明道德、弘扬真善美,最好的方式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用文艺唱响文明,用艺术弘扬道德。

从“挖煤”到“挖文化”,淮北坚持“文化滋养城市”,陆续推出《大哥》、《大姐》等6部电视连续剧和《茶色飘香》等4部影视剧,获得“金鹰奖”、“飞天奖”等多项大奖。

发掘徽文化,打造新品牌。一批批叫好又卖座的文化精品力作享誉全国,电影《第一书记》成为全国创先争优活动的生动教材,电影《祖国至上》,话剧《万世根本》,电视剧《新安家族》、《永远的忠诚》等113部作品获全国性奖项。

今年春节一过,省黄梅戏剧院就把《安徽好人颂》列为第一个重点剧目,创作出以磨店好人、最美洗脚妹等5名安徽好人为蓝本构成的第一部系列作品,已在合肥、马鞍山、芜湖、池州、铜陵、安庆等地,连续演出15场,广受好评。

“用安徽最具地方特色的黄梅戏,弘扬最感人的安徽好人事迹,是文艺团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说,《安徽好人颂》第二部系列作品正在创作之中。

文化下乡便民乐民。仅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组织“百团千场万人”文化下乡演出1320余场,惠及群众700余万人次。

张团结本月底就要到鄂尔多斯参加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这个40多岁皮肤黝黑的砀山县唐寨镇农民,吹得一口好唢呐。

砀山“唢呐之乡”绝不是浪得虚名。全县190多个行政村,成立了200多个唢呐班子。“这些年大伙儿经济条件上去了,娱乐需求也提高了,加上政府给了艺术团体很多支持,我们发展势头很好。两个月前我刚刚投资10多万买了个液压舞台车。”张团结说。

文明之光在江淮大地华美绽放,这片土地呼唤并孕育着兼具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的安徽精神。

今年4月以来,一场“安徽精神”大讨论活动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

“熔旧铸新,敢为人先”的铜陵精神,“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马鞍山精神,“禹风厚德,孕沙成珠”的蚌埠精神,以及“黄山松精神”、“王家坝精神”……特色纷呈的城市精神、行业精神、机关精神、企业精神,成为提炼“安徽精神”的丰富因子,聚沙成塔的七彩基石!

风云际会,英才辈出。安徽,这片35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留下厚重文化印迹的热土,必将以更加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辉映时代,流芳史册!

(转自《安徽日报》执笔:汪国梁吴林红曹显钰)

新闻推荐

图为芜湖县红杨镇兴塘村烟农水卫红雇佣的烘烤师蒋中才

1、图为芜湖县红杨镇兴塘村烟农水卫红雇佣的烘烤师蒋中才服务队员正对烟叶分类编竿。2、图为城区烟叶工作站双乐服务部经理姜发清指导...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