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回忆 冰,承载江城一代人的记忆

金周刊 2012-08-10 20:20 大字

“赤豆冰棒、绿豆冰棒、奶油冰棒……”老芜湖都不会忘记芜湖盛夏的街头,这一声声悠长的叫卖。这叫卖声连同那些制冰厂一起,曾经组成了多少芜湖人盛夏甘甜的记忆。20多年前,我们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就是芜湖制冰厂生产出的工业冰和冰棒,伴随那时的芜湖人度过漫漫苦夏。

冬天藏冰夏天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芜湖建有冰窖,冰窖冬季储冰,夏季出冰,居住在中江新村的王天祥老人介绍,在他少年时代,芜湖入夏后冰窖卖冰,最大的主顾是“鱼行、肉铺、大小饭店和饮冰室”。每天早晨,地排车、独轮车络绎不绝地来到冰窖买冰,然后再运到用冰人家或者市场上。

现如今,芜湖早已没有了过去人工取冰地任何痕迹,即使冬天,我们也很少能看到多厚的结冰,让人无法想象,当年的芜湖人使如何采冰窖冰地。

王天祥老人对当年芜湖人的采冰记忆犹新:三九采冰正当其时。过去芜湖的冬季很冷,城外的荷塘个把月结冰而不解冻,每当结冰的早晨,附近的农民用竹秆将荷塘里的冰击碎,然后将小冰块收集成堆,用扁担、箩筐挑到芜湖城内冷库来卖。待到翌年夏季,这里的冰块再被运送到各个需要在夏天降温保鲜的地方。

这种天然冰有很大市场,可是由于产量低,天然冰不能广泛应用于消暑,于是,人造冰开始出现,制冰厂应运而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芜湖永康食品厂和白熊食品厂相继兴起,特别是1957年,永康食品厂汽水车间建成投产,填补了安徽省汽水空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位于康复路的康健食品厂、位于杨家门附近的地产水产公司、企鹅制冰厂以及永昌制冷厂、稻香村制冰厂等都开始制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丁绍华调到芜湖企鹅制冰厂任厂长,对芜湖的制冰历史记忆犹新。“30多年前,芜湖的冰几乎都是这几家制造的。”丁绍华自豪地告诉记者,那时候厂房门口车来车往,都是来这里运冰的,然后这里的冰块再被运送到芜湖各个需要再夏天降温保鲜的地方。冰厂最大的主顾是医院、工厂、鱼行、肉铺和饮冰室。“每天早晨,板车、三轮车络绎不绝地来到冰厂买冰,要买冰的队伍排得老长,最后眼看着买不着了,直接上前哄抢的也有。”

丁绍华回忆到,当时,企鹅制冰厂属于芜湖饮食服务公司,公司涉及到餐厅、宾馆、洗涤、照相馆、饭店等八大行业,这里生产的工业冰主要是供居民、医院、厂房,海产品、肉食、蔬菜等夏天需要保鲜、降温的地方用。后来,居民家里都有冰箱、空调了,很多工厂也装上了空调,需要借助大冰块来协助高温作业的企业越来越少,制冰市场逐渐萎缩,企鹅制冰厂也于1996年停厂。

小贩排队抢冰

“与目前芜湖市场上制冰厂单纯制工业冰不同的是,那时冰厂做工业冰和食用冰及冰棒。”丁绍华告诉记者,当时企鹅制冰厂另外一大经营产品就是冰棒。因为价格便宜、制作简单地冰棒在当时颇受欢迎。   那时候,冷饮品种比较少,企鹅制冰厂一天销售量高达六七万只,像永康这样的大冰厂则更多,尽管这样,冰棒在当时还是供不应求,产品销售遍及芜湖县、繁昌县及南陵县、无为等周边县城,为了抢货,商贩们天不亮就到冷饮厂排队。产品从最初的赤豆冰棒、绿豆冰棒发展到后来的冰砖、冰淇淋、蛋筒纸杯。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芜湖市的冷饮市场还是本土品牌“独霸天下”,六七家冷饮企业分别生产冰棍儿、冰糕、雪糕,人们争相购买。那时候,冷饮品种比较少,一个班能坐一万余只冰棒,但即使这样,冰棒还是供不应求,为了抢货,商贩们天不亮就到冷饮厂排队,有的排到中午才等到货。

当时用来降温的工业用冰市场需求量也庞大,特别是海产品市场。芜湖地处长江下游,长江渔业资源充沛,旧时一年四季都能下海捕捞,渔业生产得天独厚。但是,夏季捕鱼就有一个难题:天气炎热,捕获的鲜鱼难以保鲜,时间一长腐烂变臭。通常解决的办法就是盐腌和冰藏。盐腌加工虽然简单易行,但鱼货品质下降,损耗也大,所以当时的鱼行老板就专造大吨位的“冰鲜船”,将捕获的鲜鱼放在有冰冻的船舱里藏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南京、上海的冷饮冲击芜湖市场,外地品牌冷饮由于工艺先进,口感好,同时冰箱、冰柜开始普及。冷饮市场冲击大,工业用冰需求量萎缩,在这样的情形下,芜湖几大制冰厂逐渐停厂,到上世纪90年代,只有冰冻街的两家制冰厂,而仅仅生产工业冰。

考场请“冰”降温

1984年7月7-9日,是杨东升参加高考的日子,这也是他此生最难忘的日子。高考的那几天酷暑,为了防止考生中暑,影响考生发挥,学校从冰场拉冰给考生降温。

杨东升回忆,高考三天里,每天早晨五六点钟,便可见一辆辆拖拉机满载大冰块云集学校。那些工人手拿大锤把大冰块砸成粒径不等的小块,再一盆盆地搬进考场,散放在考场内。“我们进入考场后,如同进入到了一个冰的世界,顿感凉爽阵阵。”

“由于坐在考场中间一排的最后一个座位,享受到了比其他考生更清凉的待遇——我的左手边有一个冰桶,右手边也有一个冰桶,享受两个冰桶的‘待遇\’。”杨东升回忆说,此事虽然已经时隔将近三十年,已经记不得那些陪伴我们度过三天高考时光的老师的模样了。但那酷热难耐的三天里,那些铺在考场的冰块,却让他们永生难忘。他也没有辜负两桶“冰”的期望,高考发挥得不错,成绩过了本科线。

新闻推荐

芜湖县公安局 强化追逃力度 9名网上逃犯落网

本刊讯 日前,芜湖县公安局依托网上基础信息和社区群众力量,抓获9名网上逃犯。2008年下半年,芜湖县农民曹某在上海打工时向多个银行申办了信...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