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芜湖轻轨 让爱与梦想齐飞
□记者 谢芸 邓健 郑远
年初疫情、七月汛情,抢抓工期、实干苦干,一个个关于芜湖轨道交通建设者的故事现于眼前。这其中,有并肩奋战的夫妻档、有坚忍不拔的女子突击队、有投身交通强国事业的青年才俊……
回望疫情复工,中国中铁芜湖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施工总工程师刘喜年说:“年初疫情的暴发,给轻轨施工带来很大影响,为了尽早将落下的工期抢回来,我们科学调整施工计划、优化施工工序,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与各参建单位团结合作,目前已基本赶上既定施工进程,预计今年年底芜湖轨道交通土建机电安装基本完成,实现电通目标。”成果来之不易,背后却隐含着无数建设者舍小家为大家的敬业奉献。
芜湖轻轨作为国内首条无人驾驶的跨座式单轨,信号作业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中铁电气化局上海公司芜湖项目部信号作业队队长王李理坦言:今年3月初复工后,队员便开始加班加点地施工作业。自早上到岗后,午饭、晚饭就在工地上吃盒饭凑合下,休息个半小时,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直至晚上九十点钟下班回家。“回家倒头就睡,家里事根本顾不上,都是妻子在打理。”言语间,王李理略带歉意地看了下身侧的妻子。同在信号作业队,妻子张玲玲是一名信号工。这对90后夫妻因铁路结缘,入行七年、相恋七年,原定正月初六的婚宴因疫情取消,又因工作一拖再拖,张玲玲说两人计划着今年春节把延期的婚礼给补上,并约定待轻轨通车后来乘坐体验,看看为之奋斗的项目建设成果。据了解,像王李理、张玲玲这样坚守在轨道交通建设一线的夫妻档不在少数,信号工陈曦及其丈夫也是其中一对。
在芜湖轨道交通首批复工人员名单上,便有陈曦之名。彼时,接到复工通知后,陈曦同丈夫立马收拾行李,坐上了开往芜湖的列车。“身为技术人员,只要建设需要,便要冲在前头。”她笑称自己有些“强迫症”,工作时总要多核查几次,以保万无一失。陈曦兼任信号专业“女子突击队”队长,带领六名女同志钻研技艺、攻克难关,两个月不到就参与完成芜湖轨道交通28个信号设备室中11个机房的室内配线,保质保量地推动了施工进程。
据信号专业负责人介绍,芜湖轨道交通最大的信号设备室,共有30000多米长的缆线,27种1271根电缆,上万根芯线。如何在密密麻麻的端口中进行精准配线?如何把纵横交错的缆线码放整齐?这些对陈曦等人而言,都是平日里细之又细的工作。“苦点累点都没啥,就怕夏天那会剥线,碰到缆线里的玻璃丝。”陈曦告诉记者,玻璃丝是比头发丝还细的纤维,极易在作业时穿过线手套刺伤手部,一旦沾上皮肤就又痛又痒,红肿一片,加上汗液分泌,那挠心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可为工作只能咬牙克服。工作之余,陈曦有时路上看到两三岁的小孩,会想起远在家乡的儿子。“常年在外,感觉挺亏欠孩子的。”
女子突击队里,有位00后,她叫邢超男。一身蓝工装、一顶安全帽、一张素净的脸,安静且有力量是邢超男给人的直观感受。中专毕业,经过一年的实习期后,今年是她正式工作的第一年。“起初啥也不会、干着急,但想着‘别人能做的我也行’,不会我就多问多练,现在很多工作都能上手了,就觉得挺好。有时工作压力大,也会有小情绪,但休息一晚第二天就又有干劲了。”邢超男憨憨地笑道,提及新年愿望,她说,想自食其力给父母买套房。
应届毕业生黄洪健,今年八月正式参与到芜湖轨道交通建设中来。身为一名信号工,黄洪健直言从基层做起,能进一步夯实基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走好成长之路。
新闻推荐
冬至临近,芜湖又将迎来扫墓高峰。芜湖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将通过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设立便民服务点、提供多样化祭扫服务等措...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