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强市弋江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

芜湖日报 2020-10-12 00:51 大字

□记者 赵丹丹 王俊

金秋时节,走进高新区实验学校,身穿校服的孩子们刚刚从运动场上归来,一张张笑脸把校园点缀得格外生机勃勃。这是一所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6成以上的农村学校:硬件上,风雨操场、室内篮球场、乒乓球室等一应俱全;软件上,有北师大教育集团从省外推荐派驻的校长,成立了管乐团和各类学生社团,是全市首个实行学生午餐试点的学校……

“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高新区实验学校是弋江区提升教育品质、办群众满意教育的一道缩影。高新区升格国家级的十年,是弋江区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民生保障最为有力的十年。十年来,弋江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强化保障机制、深化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在量变到质变过程中提升教育品质,在建设教育强市弋江先行区的道路上砥砺行进。

加大投入

不断优化布局补齐短板

今秋,安师大附小文昌西路校区投入使用。记者前往采访时看到,新校园环境优美,运动场、功能室等设置齐全,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按照国家标准化校舍建设,办学规模为30个班级。”学校负责人费太秀介绍,目前学校共有一年级5个班、二年级4个班,学生数总计450人。

弋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秋季学期,该区有两所小学、4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这正是近年来该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补齐发展短板的体现之一。

针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2010年以来,弋江区适应人口结构调整的新变化,累计投入5.78亿元,完成13个中小学校新建项目和5个学校的改扩建项目,形成了以服务于现代化新城区和国家级高新区为主体的教育版图。

“入园难、入园贵”曾是各地普遍存在的教育短板。近年来,弋江区一手抓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十年内累计投资约1.8亿元,完成15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新增学位4500个;一手抓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学前教育发展。截至目前,全区3周岁幼儿入园率达100%,市级以上一类幼儿园由2010年的6所增加到目前的21所。

十年间,高新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持续加大教育民生保障。全区教育事业经费总投入从2010年的14305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33910万元,增长137%;累计投入约25亿元,义务教育经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

提升质量

打造“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

围绕抓均衡、夯基础、补短板、提内涵、促优质,“合作”二字,成为过去十年弋江教育发展的“最强音”。

(下转3版)

新闻推荐

不服判决手撕判决书 男子被罚一千元

本报讯日前,芜湖市三山区人民法院向陆某甲送达驳回其诉讼请求的民事判决书,陆某甲不满判决结果,当场撕毁民事判决书。因故意...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