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别忘学法 民法典给未成年人准备了特别“礼物”
“从摇篮到坟墓”,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息息相关。而对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成为了民法典中备受关注的部分,众多亮点也是法律给未成年人最特别的“礼物”,它将呵护未成年人的成长,从胎儿到成人,一路随行。7月9日,暑期已至,来自鸠江区检察院“沐新”工作室未检检察官葛响奇,为孩子们盘点了民法典中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八个亮点。
胎儿即具有民事权利
法条链接:
民法典 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民法典 第1155条: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检察官表示,曾经民法未将胎儿视为自然人,在胎儿权益保护上存在着欠缺。有这样一个案例:2005年12月22日深夜,货车驾驶员代某在行车途中,因超速和违反右侧通行,和停放在公路外的杨某货车上所装载的管桩相撞,造成代某当场死亡。法庭开庭审理时,代某的妻子已有身孕5个月,提出要求判令被告赔偿尚未出世胎儿至18岁的抚养费。当时法院审理认为胎儿没有出生,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而不具有索赔权,判决驳回了代妻对胎儿抚养费的请求权。
而根据民法典中对胎儿权益的保护规定,将对每个人保护的起始点前移到了胎儿时期,弥补了曾经各类案件中对胎儿利益保护的制度缺陷,体现了我国法律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护。从此以后,胎儿权益的保护将有典可循。
未成年人“打赏”支出应返还
法条链接:
民法典 第19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 第20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现实中,孩子们接触手机游戏、网络直播的机会越来越多,孩子们偷用父母的钱打赏、充值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媒体报道称,湖南周女士7岁的女儿2小时内向手机游戏软件充值1万8千多元,相当于爸爸几个月的收入。
检察官表示,《民法典》明确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给游戏充值大额金钱,在法律上相当于与游戏服务提供商签订了服务合同,这需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通俗地说,未成年人充值是无效的。2020年5月19日最高法出台的指导意见表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参加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拓宽收养人范围
有一个小孩依然具有收养资格
法条链接:
民法典 第1093条: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民法典 第1098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检察官表示,《收养法》中被收养人限于14周岁以下,民法典将其扩大至18周岁以下,同时将收养人的条件“无子女”增加了“只有一名子女”的情形,即有一名子女也可以收养,完善了收养制度,以尽可能满足未成年人的被收养需求。
保障疫情等突发情况下
儿童得到生活照料
法条链接:
民法典 第34条增设: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如果父母没有办法照顾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办呢?检察官介绍说,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体现了我国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彰显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理念。
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
十八周岁后起算诉讼时效
法条链接:
民法典 第191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检察官对此条款解释说,未成年人容易遭受侵害这一问题不断地牵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立法者考虑到未成年人因心智尚未成熟而不懂得自我保护、且作为弱势群体没有能力自我保护的特殊情况,解决受害人因诉讼时效届满而面临的被动处境。
民法典将诉讼时效起算点推到了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后,让孩子长大以后依旧可以寻求法律救济,不让加害人逃脱法律的惩罚,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利益,可谓是为孩子撑起了一把时效的“保护伞”。
父母离婚跟谁过?
已满8周岁的孩子应尊重其真实意愿
法条链接:
民法典 第1084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过去,大人们对待孩子,总爱把“你还小,你懂什么”这类话挂在嘴边,然而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意味着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可以做与其智力水平相适应的事情,虽然没有成年,但是真实的意愿不应该被忽视埋没。由此看来,民法典给予了未成年人更多自由的空间,充分体现出了对未成年人的尊重。
子女只能随父母姓?
民法典说“不一定”
法条链接:
民法典 第1015条:自然人的姓氏应当随父姓或者母性,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对此,检察官有话要说,曾经我国民法中仅仅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现在民法典第1015条的规定,使儿童的“姓氏权”不再仅仅局限于父亲和母亲的姓氏,一定程度扩大了儿童的姓氏选择权。当然,选择姓氏还是要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来,不能为所欲为。
被监护人家暴,怎么办?
法条链接:
民法典 第36条:监护人有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前段时间黑龙江“4岁女童遭继母殴打进ICU”的新闻刺痛了全国众多网友的心,新闻中茜茜的父母离婚了,茜茜跟随着父亲生活,然而父亲和继母对她稍不顺眼就拳打脚踢,甚至使得茜茜受伤住院,茜茜的亲生母亲心疼不已,经过诉讼,法院将茜茜的抚养权变更为生母。同时茜茜的父亲和继母因涉嫌虐待罪、故意伤害罪被当地检察院批准逮捕。
对此,检察官表示,千万不要以为监护人有无限的权力,以至于怠于履行职责、伤害未成年人的行为都可看作是所谓的“家事”可以不受法律约束,这样的认知是明显错误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避风港,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让未成年人平安成长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也是法定职责!
记者 顾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旻)近日,芜湖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第58次会议由市人社局轮值主持召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