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青:不服输的“蓝领”工匠

芜湖日报 2020-05-29 03:17 大字

□记者 谢芸

他是海螺川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铆焊操作工。从一个半路出家的电焊学徒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他先后荣获“芜湖市技术状元”、市“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荣誉称号。汪芳青说,做人和做事一个理,脚踏实地、不服输。

在旁人眼里,这个不善言辞、性格温吞的汉子一拿起焊枪,就像变了一个人,丁是丁卯是卯、不容半点马虎,凡经他手的焊接活,就要力求完美。碰上需要焊接的管道位置过低,他就躺在地上焊;身上被喷溅的焊花烫出点点疤痕,他也不在意。

“怕苦怕累那还怎么做工作?下苦功夫,才能出精品。”汪芳青把每一次新品研发当作学习锻炼的机会,不断攻坚克难、精进技艺。他最拿手的单面焊双面成型,可将两个直径100mm、壁厚2mm的管道焊接在一起,焊缝与壁厚同等,漂亮的鱼鳞纹让这件焊接件看上去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同事们常称他焊的产品是“工艺品”,问其有何窍门,汪芳青说没有讨巧的办法,就一个“练”字,反复打磨、不断雕琢产品。

2018年,海螺川崎承接了出口日本的盾构机螺旋输送机制作项目。由于螺旋输送机叶片呈螺旋状、焊接难度较大,且叶片焊接要求达到焊缝一级标准,精度要求极高。汪芳青选择直面困难、第一个进行试焊,他利用试块反复尝试最佳焊接工艺和焊接手法,成功解决了螺旋输送机焊接的难题。随后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他带领着班组成员起早贪黑,完成了整个设备的焊接制作,最终成品得到了高度认可。

这样的挑战在汪芳青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很多,每一次他都毫不退缩,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篦冷机驱动纵梁焊接加工余量要达到3mm以内,汪芳青就领头焊接,严把焊接关口、控制加工余量,通过不懈努力,确保了纵梁焊接变形量达到了最小,实现了对大多数焊工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精度,节约了篦冷机后续加工成本16.5万元。此外,在大型进口装备部件的修复焊接上,汪芳青力求做到“修旧如新”,通过对焊接电流、电压等测算,找到最为适合的焊接工艺,进行进口件自主修复,节省了采购更换成本约260万元。

对汪芳青而言,手中的焊接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碰上前来请教的同事及后辈,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点也不吝啬将自己的独门技巧传授给他人。“大家共同进步、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才会出更多精品。”提及近年来自己培养了4个具备一级焊接标准的焊接人才,汪芳青眉眼间止不住地笑意。

秉匠心、勇攀登、求卓越、育新人,汪芳青精雕细琢每个细节、将基本功练成绝活,他说降本增效、自主创新仍在路上,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发扬传承新时代工匠精神。

新闻推荐

天热食冷饮 好吃莫过量

本报讯初夏的气息渐浓,软滑的雪糕、脆爽的冰沙、清透的冰棍……想一想都觉得凉快。夏日适当吃些冷饮,确实可以消暑解渴、增...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