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产业蝶变 挺起芜湖高质量发展脊梁

芜湖日报 2019-10-18 01:11 大字

□记者 赵丹丹 张学桥

40多年前,芜湖以包容的心态催开中国民营经济的“报春花”——“傻子瓜子”,播下了产业兴市的火种;

20多年前,芜湖以开放的姿态嫁接优秀企业,结出海螺、奇瑞两朵“并蒂花”,实现支柱产业的顶天立地,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芜湖推动产业不断调新调优调高,成功实现了“无中生有”和“有中升优”的两次质的飞跃。今天的芜湖,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发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通用航空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崭露头角;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现代农业走向中高端,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的精彩蝶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当前,芜湖以占全省5%左右的面积和人口,创造了占全省1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经济实力长期位居全省第二,真正担当起安徽次中心城市的重任。

在困境中突围,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迅速崛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芜湖和很多兄弟城市一样,经济基础薄弱,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素质不高、服务发展滞后。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芜湖的技术企业也仅有240余家,门类齐全但规模都很小。到1998年,全市200个左右的企业,都处于停产或不生产的状态。

怎样在困境中突围?1996年,芜湖抓住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机遇,把白马山水泥厂“卖”给海螺,迎来海螺总部的迁入,又用置换资金启动了奇瑞汽车的建设项目。这“一卖一迁一建”,造就了奇瑞、海螺两大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等支柱产业崛起的崭新格局。

一片荒草地,几间旧工棚,一支几十人的队伍,1997年初,奇瑞在外界怀疑的目光中诞生了。此后22年时间里,奇瑞沿袭发扬勇于创新的芜湖城市精神,筚路蓝缕,开拓创新,扛起民族品牌自主创新的大旗,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如今,围绕汽车产业链,奇瑞在芜湖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70多家,因为与奇瑞有紧密合作来到芜湖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近40家,提供就业岗位约15万人。

我国改革开放的格局,是由沿海到沿江的T字形发展战略。海螺集团瞄准这一战略格局,立足芜湖位于T字重心接点的区位优势,加快布局在沿海和长江流域的生产基地,很快成为全球水泥、型材行业最大的单一品牌,水泥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型材产能居世界第一。2019年,海螺集团以284.9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迈入世界500强,这是安徽本土企业首次跻身世界500强榜单。

此后,芜湖又推动市电子管厂与美的、芜钢与新兴铸管等企业联姻,搭建起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等支柱产业的初步架构。

(下转7版)

新闻推荐

一堂生物课

身边的趣事很多,不经意地拾起一颗,里面就承载了我许多欢乐。回忆起来,那是我初中第一次接触生物课。我的生物老师在校园中提...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