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经开区垃圾分类开展情况 人人争当“行动派”
□ 记者 王世宁
杜绝一次性用品、110多个工作生活场景实现垃圾分类覆盖……日前,记者探访芜湖经开区管委会发现,在这里,垃圾分类不再是令人头痛的麻烦事,“安放”好每一份垃圾,渐渐成为行动自觉。
“错了,茶叶渣是餐厨垃圾”“这个难不倒我,玉米棒是其他垃圾”……8月21日中午,在经开区管委会食堂,张海生和几位同事说说笑笑,就这眼前的就餐场景,互相考对方。自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每天午饭时间,相关知识点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记者进一步走访发现,在经开区管委会,119个垃圾分类设施已覆盖所有公共空间和100多个办公室、会议室,并配合使用了相应颜色的垃圾袋,非常醒目。办公楼每一层还人性化地设置了小型的餐厨垃圾桶,专门收集果皮等餐厨垃圾,每两个小时清理一次。每个办公室都贴有投放指南,实时为“解题”提供帮助。“我们已经实现餐厨垃圾实时清理、其他垃圾就近送至中转站,旧灯泡等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暂存。有害垃圾车也正在采购之中。”管委会鸿鹤物业公司负责人梁勇说。
经开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党政机关共配置安装1010个分类垃圾桶及3个分类垃圾亭,目前全部投入使用。在原有处置其他垃圾的基础上,建设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暂存点,实现各类垃圾分类收集、计量、中转。
设施保障仅仅是第一步,垃圾分类成效几何,关键看人。梁勇说,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大家积极参与热情高,都在争做“行动派”。
记者注意到,持续的宣传培训,成为把握垃圾分类中“人”这个关键因素的重要抓手。经开区组建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队伍,承担物业体系、环卫体系、教育体系、机关体系、社区体系、执法体系“六大体系”人员的培训;建立“经开区垃圾分类群”微信联系平台,主动为各单位、各部门、街道、社区答疑解惑。截至目前,各级机关单位已召开相关会议36次、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48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500余份、设置各类宣传展板95块、大型户外广告牌25块。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随着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率先参与、实践、宣传,经开区垃圾分类成效开始显现:目前,全区已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由个别试点调整为全域推进。对全区51个居民小区、37所学校以及商业网点、企业单位,分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指导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同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生态文明考核、文明单位创建等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示范单位予以奖励。对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实行积分制,依据积分的多少,予以实物奖励。
在管委会工作人员张海生看来,参与垃圾分类,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自己参与其中,无形中带动影响了亲友:孩子喜爱手工,妻子便在孩子房间设置了收集其他垃圾的垃圾桶;父母一直有垃圾分类的习惯,获取更多知识后,马上从三分法改为四分法;在学校工作的朋友还专门向自己请教垃圾分类的相关问题。“参与垃圾分类,就是在为改善环境做贡献,就是在用行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愈加迫切、也愈加有信心培养更加科学的分类习惯。” 张海生说。
新闻推荐
桥上气势雄伟的斜拉索市民盼望已久的新中江桥今天通车。站在桥下,就能感受到这座桥梁的雄伟壮观。走上大桥,更能直观地感受...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