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妈妈的献血“马拉松”

芜湖日报 2019-06-14 01:00 大字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这是义务献血的一句公益广告宣传语,也是广大血液受益人对无偿献血者发自内心的感谢。但是放在35岁的刘芳芳身上,这句话或许要换成——“我不认识你,但我想救你”。从2007年首次参与献血至今,年轻的刘芳芳参与献血和血小板的次数加起来已经达到41次。家里的无偿献血证加起来,已是厚厚一沓。

一个月献出两次血小板

从无偿献血证的记录来看,刘芳芳的献血史要追溯到2007年的春天。但其实在这之前,她就已经生出了无偿献血的想法。她告诉记者,自己是河北人,早在河北老家的时候,她就见过哥哥从广州带回的献血证。“当时我哥哥在广州上班,参与了无偿献血,他把献血证带给我们看。我拿着他的献血证,就觉得特别光荣,想着有机会自己也要去献血。”但是当时,刘芳芳在河北的县城,并不知道哪里有可以献血的地方。2004年,赵芳芳和老公结婚后来到芜湖。2007年3月的一天,她在逛街时偶然看见新百大厦下的献血屋,便撸袖开始了第一次的献血,首次献血量达到300ml。

刘芳芳告诉记者,献血的周期最短需要间隔6个月。2008年,由于生子加之哺乳,她中间不得不停顿了一段时间没有献血。2010年,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后,刘芳芳撸袖献血的“马拉松”正式开始。2011年,刘芳芳首次前往市中心血站开始捐献血小板。“由于捐献血小板的要求严格,很多人都不适合捐,所以血小板更加稀缺。护士说我的血小板基数比较高,适合捐献血小板。”刘芳芳想着既然自己符合捐献血小板的条件,抱着能帮助更多人的态度,随后的多年,她一直在间断性地捐献血小板,且每次都达到了2个治疗量。仅2019年3月,她就先后捐献了两次血小板。

带动身边人加入献血队伍

内心的善良,不仅让刘芳芳热衷于义务献血,也使得她对需要帮助的人格外关注。某天,刘芳芳读《大江晚报》时,看到医院有一位需做手术的病人,急需O型血小板。当时,她丢下生意和孩子赶到病人所在医院,在确认血检结果符合捐献标准时,她毫不犹豫地撸起了袖子,一下献出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在刘芳芳的手机上,一个叫做“芜湖爱心之家——血小板”的微信群,经常闪现出对话框。那是刘芳芳经常打开的微信群,通过这个群她不仅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无偿献血者,也有了更多去帮助他人的机会。只要群里发布血小板的捐献需求和号召,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刘芳芳总是义不容辞、积极响应。

刘芳芳的行为也影响了不少周围的人。初二的女儿在学校都能大声地告诉同学和老师,自己有位经常献血的妈妈,并以此为荣。而他的老公也很支持妻子的行为,“每次群里有需要献血的,我老公就让我赶紧去。要不是他晕针,他自己也想献来着。”除此以外,刘芳芳还带动身边的人加入了义务献血的队伍。她向大家科普医学知识,打破大家的顾虑,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小姑和嫂子也先后进行了献血。

尽管义务献血的刘芳芳格外低调,但是多年的义举还是让她收获了来自社会的肯定与赞扬。“鸠江好人”、“优秀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芜湖好人”……采访的时候,刘芳芳拿出一摞红色的荣誉证书,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对她捐献行为的肯定,更代表着她内心的一种坚持。抽血小板不疼吗?“疼啊!”刘芳芳指着记者的笔头比划着说:“和这个差不多粗细,比我们平时体检时抽血的针要粗一点。虽然疼,但一下就过去了啊,救人要紧!”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除了前去医院救助伤者外,献血的受益者是谁她不知道也不认识,但是之所以能将献血的志愿“马拉松”坚持十多年,完全是因为她内心一直秉持着一种观点:“只要想着我的血能救人,就觉得要坚持下去。”

□ 记者 李婷维/文梅韬/摄

新闻推荐

以全球大赛提升技能,以统一标准把关质量,奇瑞矢志打造国际品质产品 自主品牌勇闯全球市场

技能比武标准一体化实现全球产品品质同步升级5月27日,在芜湖举办的奇瑞第四届全球制造技能大赛总决赛上,151名从奇瑞国内各...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