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书房·柳拂桥 有质量的人生 从哲学阅读开始

芜湖日报 2019-03-15 03:06 大字

记者:您的书房有多少藏书?都是哪些类型?

柳拂桥:我的书房是零散的。最早的书房在故乡青弋江边的木质小阁楼上,近2000本,大致分为三类:经典的文学著作,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居多;订阅的文学历史类期刊,如《名作欣赏》《文史知识》等;业余爱好方面的,如谢侠逊、胡荣华等的棋谱。

南陵现有的书大多是后来添置的,成分也复杂起来。如法律方面的,因为那时候工作少不了。文化、文学名著增加了,很多哲学佛学、历史地理和工具书,大约也有2000本。如今芜湖的书估计有近3000本,类别没有多少变化,少了法律的,多了影视制作和地域文化的。这样一算,我的书在6000本以上。

当然,广义的书还有几个硬盘的资料和一些字画。做影视的视频资料的积累尤其重要,更何况还是我自己拍的。我觉得这也是属于藏书的范畴。

记者:您喜欢读哪一类书?

柳拂桥:我的爱好是广泛的,执业也多有变化,所以读得很驳杂。如果抛开功利的因素,我更乐意阅读养心的和地方志。而所谓养心的,指的是哲学美学宗教一类。读地方志可以找到人生的出处和归属。以前读了很多文学,如今很少了,尤其是现当代文学。

记者:您平常会买哪些书,在哪儿买?

柳拂桥:我的书来自三个部分。工作所需是其一,文友交流是其二,自己喜欢是其三。买的书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和工作需要。过去在新华书店实体店里买,有的是个体折旧店里的。如今没时间逛书店,基本在当当网和孔夫子旧书网。刚刚买了明嘉靖版的《太平府志》,是黄山书社的。还有上海辞书的《中国近现代人文名篇经典》,觉得只读文学是不够的,应该拓展到人文才好。还有一本视觉艺术,没到。阅读需要选择,购买也需要选择。懂得选择作者、版本和出版社的,是懂书的人。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和上海古籍、译文都是我信赖的,中华书局一度叫我失望过。我常常因为一篇文章而买一本书,因为一本书而喜欢一个人。

记者:有何读书习惯可以和读者分享?

柳拂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人生离不开阅读。读千卷书,是阅历;行万里路,是经历。读书,读人,都是一种阅读。就时间而言,阅读应该在夜深人静之时;就环境而言,它应该是一个人;有轻音乐适时响起,悠扬舒缓,不着边际的那种;当然还少不了茶水和香烟。喜欢准备一支笔,可以圈点涂画。一会儿读专业,一会儿读休闲,交叉阅读,可以抗疲劳。打开时气象万千,合上时气定神闲。

好的书,当然更多的是个人喜欢而已,可以反复地读;不喜欢的,立马放弃。不是所有的书都要读,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自己,只有自己读了才知道。浅尝辄止有时候是明智的。当然,我也可以把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30年,《三国演义》翻阅了7遍。读着,读着,自己就长大了就老了。

记者:很多读书人对借书比较敏感,您的看法呢?

柳拂桥:我的很多书被借走了,曾经为此很恐惧人家借书。只是现在少了。因为一般是不邀请客人来家的。真要来了,不借也不行,所以还得忍痛割爱地借。

记者:您觉得哪本书对您的影响最大?

柳拂桥: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外国优秀散文选》。其中有一篇川端康成的《我在美丽的日本》。我因此延伸阅读了铃木大拙的《禅与日本文化》。后来买了川端的全集和好多铃木的书,又阅读了很多的禅文化。它激活了我的哲学阅读,从此开启了人生的智慧之门。

记者:您出版的作品中,最满意的是哪一本?

柳拂桥:只有相对满意的。有10年前的文字作品《在时间里漂浮》,其中的三分之一,我至今不能跨越。这是我近年写得很少的最主要原因。有纪录片《云在锡上》,6集180分钟,去年在CCTV发现之旅播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锡文化片。我是该片的编导、撰稿兼摄像,在深广度下了功夫,有一点小动静。

记者 郭青

新闻推荐

今年“3·15”集中开展17项系列活动 主题“信用 让消费更放心”

今年芜湖市“3·15”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于3月13日召开。记者了解到,今年“3·15”的主题是“信用让消费更放心”。芜湖市...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