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一个孩子做起 师范附小传承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于小学校园中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来说,这份不朽的精神现如今正如何传承和践行呢?
走进芜湖师范附属小学,迎面而来屹立在校园入口处的雷锋铜像诠释出他们的答案——头戴无檐棉帽,帽上缀有“八一”五星帽徽,浓眉大眼,洋溢着春风般的微笑,铜像下方基石上是毛泽东题写的金色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最典型的雷锋形象,再被学生们系上了一条鲜艳红领巾后,显得既年轻又亲切。
“在我们的校园中,雷锋精神与时俱进,永不老去。” 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校长赵玲说。
从雷锋画像到雷锋墙到雷锋铜像——
学雷锋氛围,在这里扎根
“可以说,雷锋是我们学校这么多年来的一张精神名片。”采访伊始,赵玲便告诉记者,回顾芜湖师范附属小学几十年的办校历史,学习雷锋精神一直从未缺席。
“我在这里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里还没有这座雷锋铜像。那个时候在主楼的墙上,有一副雷锋的画像。”当年的师范附小的学生、如今的德育处主任黄楠记忆犹新,“后来在建设中,主楼和画像都拆了,学校便在围墙上印上了大量学雷锋的故事和内容,做成了一道特色的‘雷锋墙’,学生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路过看一看。”黄楠说,2012年,随着墙面改造成为镂空墙,学校便铸造了这座雷锋铜像,放在了校园入口最显眼处。“可以说,每一个从我们这儿毕业的学生,雷锋的形象和故事,都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灵中。”
从雷锋画像到雷锋墙再到雷锋铜像,27年间,该校一直以各种方式积极营造学雷锋的浓厚氛围。“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学雷锋长盛不衰。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在赵玲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雷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学校日常工作学习的一部分。
分年级开展全民学雷锋活动——
学雷锋主题教育,在这里发芽
如何具体落实学雷锋活动?芜湖师范附属小学的答案是,并不能简单“一刀切”,而是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设计出不同的活动。
“每一年的学雷锋月,学校会分年级开展学雷锋活动。” 黄楠详细为记者介绍道:年级最小的一年级,只需统一收看学雷锋的视频、动画等,让这些懵懂的孩子们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对学雷锋有初步认知;二年级开始,学习的方式开始多元化,唱一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各种学雷锋经典歌曲,并让他们摘抄下歌词,寓教于乐;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们已对雷锋精神有了一定了解,是时候开展“讲雷锋故事”“写雷锋心得”等活动,让他们来讲述自己心中的雷锋故事和感受;到了五年级,经过之前每年的学习积淀,这时便开始引导他们去行动,带领学生们去养老院开展献爱心等活动;最后一年的六年级,则是开展“学习身边雷锋”。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是要有具体的策划书,将之前的所学所感所知全部落细落小落实……
在师范附小的教室里,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篇篇日记、一份份策划书、一页页心得体会。稚气的笔迹字里行间传承的,正是学雷锋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样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已经坚持了近十年。” 据赵玲透露,在常态化活动之外,该校每学期每个班级还会自主开展各种不同的学雷锋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过度模式化,我们希望看见雷锋精神与时代共同进步和发展。”
学生、老师、家长人人践行学雷锋——
学雷锋实践,在这里开花结果
新时代下,在理解雷锋精神后,这些孩子们又会如何践行雷锋精神?从学生们近五年来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努力。
2015年5月,师范附小全校献出爱心,为身患白血病的一位学生两次捐款近17万,帮助她成功实施骨髓移植并重返校园;2016年4月,孩子们自发组织前往步行街,帮助芜湖市残疾人作家朱麟洁进行图书义卖,并将义卖款捐赠给她;2017年12月,学生们和芜湖市培智小学共同组织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2018年3月,孩子们带着他们在学校元旦图书跳蚤市场义卖所得,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送去慰问品,给消防叔叔送矿泉水,进行爱鸟宣传,为社区擦洗健身器材……社区中、公园里、广场上,到处都有“小小雷锋”的身影。“让孩子们深切地感觉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雷锋就是你我他。” 赵玲说。
“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并不袖手旁观,我们也在以身作则,一起践行着学雷锋精神。” 在黄楠看来,学习雷锋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从2006年6月开始,该校设立了自愿捐赠奖、助学基金,用于奖励帮助优秀和困难的师生,截至目前,金额已到近万元,帮助了在校学生25人;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帮扶、无偿献血等活动,有老师自愿加入“捐赠干细胞资源储备库”,还有老师已是“芜湖市献血先进个人”,多年来,该校一直超额完成献血任务,是芜湖市献血先进集体。
而家长们也正用行动言传身教着。记者了解到,2013年,一支完全由家长自愿组成的护花队成立了,五年来,家长们坚持开展公益护学送学行动;此外,很多家长主动成为“家长进课堂”志愿者,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丰富孩子的德育课程。“27年来,我们希望雷锋精神就这样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一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赵玲如是说。
记者 唐乐燕
图片由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提供
新闻推荐
前天认识一个做教育创新推广的外地人,60来岁的年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满头白发。后来聊天得知,他以前在一座大城市的教育部门...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