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至的名义 说说老芜湖的那些事

大江晚报 2018-12-22 01:18 大字

一转眼,冬至悄然而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是中华民族颇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 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那么,冬至有什么样的历史和习俗,“老芜湖”是怎么过冬至的?日前,记者采访到芜湖市民俗专家、《芜湖民俗》撰写者胡志恒,听他说一说关于冬至民俗的那些事。

说历史——

二十四节气,冬至“诞生”最早

“说起冬至的历史,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人就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胡志恒介绍道,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而这一天在各地有不同的雅称:冬节、小年、亚岁、长至节、贺冬节、阳节等等。

“冬至这一天作为节日,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胡志恒告诉记者,早在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冬至前一日为岁终;秦沿其制,以冬至为岁首;汉代以冬至为“冬节”,称为“日至”,官场要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并且放假休息;到了魏晋时,冬至被称为“亚岁”,人们把这个节日看得和“岁首”一般重要,民间在这天要对父母尊长拜节。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节日中冬至的地位便不亚于新年,在文人墨客的古诗词中多有体现。杜甫就曾在他的诗作《小至》中提到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可见自古以来,冬至被作为春天的起点而显得颇为重要。这个节气,一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祭奠先人的重要日子

说民俗——

由冬至带来的祭祀文化、地方风俗和饮食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历十一月中旬的冬至,芜湖人称为‘进九’。这一天,是芜湖人祭奠先人的重要日子,需行冬祭礼,有修坟、迁葬和祭祖的习俗,情景可比清明节。”据胡志恒介绍,在民国时候的《芜湖县志》中就曾有记载:“冬至日晨起,各焚香家庙。”每逢到冬至,过去的人们每家都在家庙祠堂祭祖先,供奉写上祖先姓名的神主牌位,神主后方有的还悬挂真像,前面设香案,摆放香炉烛台……“过去冬至只限于家祭。现在市民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在家祭祖也多有不便,所以很多人前往陵园祭奠,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除了祭奠先人,冬至节其实还有许多风俗。“过去江南一带风行吃冬至夜饭,民间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胡志恒说,有些地方常在冬至节向年长者赠鞋袜,因为冬至这天日影最长,将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以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

冬至当天饮食风俗也十分精彩,在四版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中就不再赘述。

芜湖冬至谚语知多少

说民间——

记者了解到,在芜湖民间流行的很多民谣、谚语,也成了冬至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总结了前人的生产生活经验,形象地刻画了冬至节令的物候特征,对指导人们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胡志恒表示,芜湖及江南一带有“邋遢冬至干净年”“干净冬至邋遢年”“干冬烂年”的谚语,说的是冬至晴好无雨雪,则春节有雨雪;若冬至有雨雪,春节则大多晴好,“这是古人长期观察冬至物候气象的智慧结晶,年年岁岁屡试不爽。”此外,还有“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有风”,“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杨柳。七九骑花马,八九种庄稼。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俗语,都和冬至息息相关,九尽春来百花开,也就进入了春的季节了。

“现代以来,由于改农历元旦为春节,又新增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节,这样传统的冬至节许多庆祝活动,在城市中便很自然地转置到春节中了。”胡志恒说,在农村,由于冬至是节候转换的起点,一到冬至就开始数九备耕,因此,许多传统的冬至节俗,在不同程度上还得到传承。 记者 唐乐燕

新闻推荐

新形势下行政执法探索

当前行政执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基本矛盾,即先进的法治理念、制度与落后的行政执法观念、...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