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烧煤小平房 到独立卫浴新楼房 细数时代赋予咱们的住房“烙印”

大江晚报 2018-12-20 02:30 大字

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给人们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变化,最显而易见的莫过于居住条件的改善。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一代,都经历了时代赋予的住房“烙印”。记者采访了三位普通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住房经历。

从烧煤小平房到三室两厅

改革开放40年前后的变化,今年77岁的查文义感受很深,说到住房他更是有很多话可说。

1978年前,查文义一家四口住在裕溪口车站小学的教师宿舍——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一间房。“一通排平房,每家每户就一间,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也不存在卧室客厅,吃喝拉撒睡全在一间房里。”查文义说,自己1962年上班就住在这间平房里,一开始母亲带着姐姐家的孩子也来住,等于是三代人在一起。后来,这间房子成为了自己的婚房,两个孩子在这里出生长大。“烧饭用蜂窝煤,夏天热就拎出去,但晚上怕被偷还要拿回室内,冬天窗户不能关紧,担心煤气中毒。那时没有自来水,吃水用桶到外面拎回来,倒进大水缸里。”查文义回忆说。上厕所也是个麻烦事,公共厕所离家有点远,各家都用痰盂。

1986年左右,查文义调入原新芜区教委,全家在王家巷租了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那时两个孩子快上高中了,一住就是三年。此后,他们又在姐姐家住了两年。上世纪90年代初,全家人搬进了位于官山社区赵腰村的单位福利房,5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厨房、卫生间都是独立的,全家人非常满意,两个女儿就是在这里出嫁的。2010年,因房屋拆迁,查文义和老伴暂时搬到女儿家。2013年,两口子搬入东方龙城的安置房,113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两个人住这么大房子,太宽敞了。”查文义笑着说。

“政府提供住房不涨价有保障”

今年62岁的居民张厚英,因为年轻时一场大病,要筹钱手术卖掉了房屋。后来,一直租住在外或借住别人家。2013年,张厚英向政府申请保障性住房,2014年底,她和爱人搬进了弋江区蓝湾半岛小区的保障性住房。

年轻时,张厚英和爱人都在芜湖市燃料化工厂上班,爱人因为给单位创造外汇有贡献而受到嘉奖,在单位补贴下,两口子在利民一村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大概是1985年买的,自己就出三千块钱,剩下的是单位补贴的。房子真的很好,方方正正,南北通透、采光好。”张厚英说,自己很喜欢那套房子,整个单位极少有人享受到补贴买房的待遇,这一住就是十几年。上世纪90年代末,张厚英被查出患有腋下淋巴癌,需要好几千元做手术,还有后续的调养,这是一笔高昂的数字。加上单位效益不好,面临下岗,思忖再三,张厚英决定将住了十几年的房子卖掉,“卖了四万三千块钱”。

房子卖掉后,张厚英一家租住在原化肥厂宿舍(现在瑞丰商博城地块),这是一排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两层楼的红砖房。“刚开始租金100块钱一个月,厨房在过道旁边,没有独立厕所。”张厚英说。租房毕竟不稳定,面临房租涨价、随时被房东撵走等风险。2004年左右,张厚英和爱人搬入南瑞小区女儿家空置的房子里,住了十年。得知政府有保障性住房推出,张厚英符合条件提出申请,2014年底,夫妻俩搬入蓝湾半岛的公租房。“进来时已装潢好,我就买了墙纸和抽油烟机,其他的都有。50平方米不到,每月400多元租金。”张厚英说。“政府保障性住房不涨价、不会赶我们走,不嫌我们年纪大,我们很满足了,人就是要知足。”张厚英说。

“努力奋斗就会获得想要的”

“80后”“90后”年轻一代,与改革开放的中国共成长,虽然没有单位福利房,可是当下社会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只要肯努力拼搏,就能实现住房梦想。

1990年出生的王玲是无锡人,安徽大学法学系毕业,2011年正式在芜湖上班定居,第一份工作在检察院。初来乍到,她和同事一起合租房子,还曾有过小插曲。一天晚上,王玲和同事去西洋湖附近一小区看房子,当晚就交了房租和押金。结果第二天,她们才发现小区房屋整体很老旧,环境也差,考虑到安全因素,她们想要退,被房东扣了一个月押金。后来,她们在单位后面的小区租了房。2014年,王玲转行成为一名律师。2014年年底,她贷款在伟星幸福里小区购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月自己还房贷。2016年,王玲搬入新房子,结束租房生涯。“对单身女孩而言,有个固定住宅房比租房更安全。”王玲说。

王玲主要负责民商事案件,平时工作非常忙,“白天跑公检法等部门,还要与当事人沟通。晚上还要看书准备次日工作,学习新的法律条文,学习案件涉及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王玲说。律师必须要终身学习,不仅学习法律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工程案件从招标、造价一整套流程都要了解,涉及财务的一定要看得懂报表,自己也在看书考注册会计师。她坦言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电视剧了,生活简单也丰富。去年,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次性付清了房屋贷款。

“当下社会是很公平的,向所有人敞开机会,只要你肯努力奋斗,自然能获得想要的,有付出就有回报,好生活是创造出来的。”王玲说。

记者 李贾 文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公交开通多条祭扫专线 每天将有200余辆公交车为市民提供服务

本报讯(记者杨友艺冯光宇)本周末迎来冬至。记者从芜湖公交集团获悉,公交从12月19日起将为市民提供“冬至”祭扫专项服务。该...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