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开创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多个“第一”

芜湖日报 2018-08-08 01:02 大字

□本报记者 赵丹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这句诗最恰当的注解之一:昔日被视为奢侈品的汽车,在国外汽车巨头垄断被打破后进入了普通家庭。这是时代的产物,亦是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崛起所带来的巨变。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节点上,不难发现,诞生于芜湖的奇瑞从“小草房”起步,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在汽车工业领域开疆拓土。自诞生21年来,奇瑞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多个“第一”,不仅成为一座城市的产业支柱,也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镌刻下深深的印记。

打破“神话” 立志“造中国人自己的车”

奇瑞诞生于芜湖并非偶然。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创新文化氛围日渐浓厚,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更是确立了自主创新培育支柱产业的基本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养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支柱产业集群。

1996年,芜湖敏锐地抓住机遇,成为比照“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其中一个创新之举就是把当时全市效益最好的白马山水泥厂并入海螺集团,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吸引了海螺集团将总部设在芜湖,更是以转让白马山水泥厂获得的2亿元资金启动了奇瑞建设,同时成就了奇瑞、海螺两个龙头企业的辉煌。

一片荒草地,几间旧工棚,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奇瑞在外界怀疑的目光中诞生了。“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充斥着两个神话,一是汽车企业不与跨国公司合资没有前途,二是企业不达到100万辆以上生产规模不能进行自主研发。”采访中,奇瑞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告诉记者,奇瑞诞生在国际汽车巨头垄断国内市场的背景下,发展于不具区域比较优势的农业大省,“造中国人自己的车”的心愿一度被视为是痴人说梦。

“无中生有”,做前人之所不能,这是芜湖的魄力,也是奇瑞的韧性。通过对国内外汽车市场的深入分析和对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奇瑞决心走一条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道路,建设不受外国人控制和限制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创业条件艰苦,创业资金短缺,专业人才紧缺——奇瑞的创业故事写满艰辛,但其间更有“干不成、跳长江”的万丈豪情。从第一台发动机成功点火,到首台白车身下线,再到第一辆奇瑞风云轿车下线,千辛万苦最终夙愿达成。

风雨兼程 扬起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旗帜

作为奇瑞“元老”,吴显霞清楚地记得奇瑞第一台整车下线的日子。“1999年12月18日,首台下线的白色‘风云\’被装扮得花枝招展,我们所有人都赶了过来,围在车子周围热泪盈眶。”吴显霞说,不久后的2000年元旦,三辆不同颜色的风云轿车亮相中山路步行街的广场上,每一位奇瑞人都为此激动不已。

记者采访中获悉,通过21年来的开拓创新,奇瑞掌握了自主开发技术和正向开发流程,完善了从开发、试制、试验的全过程能力建设。奇瑞还积极培育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积极引进海外已经掌握世界核心技术的一流人才组成合资公司,先后投资参股和控股了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

在保证研发投入的同时,奇瑞十分注重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留下了很多在汽车行业广为传颂的猎才惜才佳话。目前,奇瑞拥有研发人员超过5000人,占员工总数10%以上;拥有博士、硕士、海外归来人员等高层次人才1200多人。2008年至今,奇瑞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奇瑞发动机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十佳发动机”;奇瑞自主研发的CVT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并荣获2013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奇瑞风雨兼程,筚路蓝缕,最终扬起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一面鲜艳旗帜。21年来,奇瑞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截至目前,奇瑞累计销量达710万辆,是第一个销量突破700万辆的自主品牌;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自主车企,累计出口达到140万辆,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15年居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占同期中国乘用车出口的30%;在专利申请方面,累计申请专利16262项,授权专利10464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位居国内汽车企业第一位。

□本报记者 赵丹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这句诗最恰当的注解之一:昔日被视为奢侈品的汽车,在国外汽车巨头垄断被打破后进入了普通家庭。这是时代的产物,亦是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崛起所带来的巨变。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节点上,不难发现,诞生于芜湖的奇瑞从“小草房”起步,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在汽车工业领域开疆拓土。自诞生21年来,奇瑞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多个“第一”,不仅成为一座城市的产业支柱,也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镌刻下深深的印记。

打破“神话” 立志“造中国人自己的车”

奇瑞诞生于芜湖并非偶然。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创新文化氛围日渐浓厚,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更是确立了自主创新培育支柱产业的基本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养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支柱产业集群。

1996年,芜湖敏锐地抓住机遇,成为比照“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其中一个创新之举就是把当时全市效益最好的白马山水泥厂并入海螺集团,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吸引了海螺集团将总部设在芜湖,更是以转让白马山水泥厂获得的2亿元资金启动了奇瑞建设,同时成就了奇瑞、海螺两个龙头企业的辉煌。

一片荒草地,几间旧工棚,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奇瑞在外界怀疑的目光中诞生了。“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充斥着两个神话,一是汽车企业不与跨国公司合资没有前途,二是企业不达到100万辆以上生产规模不能进行自主研发。”采访中,奇瑞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告诉记者,奇瑞诞生在国际汽车巨头垄断国内市场的背景下,发展于不具区域比较优势的农业大省,“造中国人自己的车”的心愿一度被视为是痴人说梦。

“无中生有”,做前人之所不能,这是芜湖的魄力,也是奇瑞的韧性。通过对国内外汽车市场的深入分析和对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奇瑞决心走一条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道路,建设不受外国人控制和限制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创业条件艰苦,创业资金短缺,专业人才紧缺——奇瑞的创业故事写满艰辛,但其间更有“干不成、跳长江”的万丈豪情。从第一台发动机成功点火,到首台白车身下线,再到第一辆奇瑞风云轿车下线,千辛万苦最终夙愿达成。

风雨兼程 扬起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旗帜

作为奇瑞“元老”,吴显霞清楚地记得奇瑞第一台整车下线的日子。“1999年12月18日,首台下线的白色‘风云\’被装扮得花枝招展,我们所有人都赶了过来,围在车子周围热泪盈眶。”吴显霞说,不久后的2000年元旦,三辆不同颜色的风云轿车亮相中山路步行街的广场上,每一位奇瑞人都为此激动不已。

记者采访中获悉,通过21年来的开拓创新,奇瑞掌握了自主开发技术和正向开发流程,完善了从开发、试制、试验的全过程能力建设。奇瑞还积极培育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积极引进海外已经掌握世界核心技术的一流人才组成合资公司,先后投资参股和控股了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

在保证研发投入的同时,奇瑞十分注重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留下了很多在汽车行业广为传颂的猎才惜才佳话。目前,奇瑞拥有研发人员超过5000人,占员工总数10%以上;拥有博士、硕士、海外归来人员等高层次人才1200多人。2008年至今,奇瑞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奇瑞发动机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十佳发动机”;奇瑞自主研发的CVT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并荣获2013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奇瑞风雨兼程,筚路蓝缕,最终扬起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一面鲜艳旗帜。21年来,奇瑞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截至目前,奇瑞累计销量达710万辆,是第一个销量突破700万辆的自主品牌;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自主车企,累计出口达到140万辆,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15年居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占同期中国乘用车出口的30%;在专利申请方面,累计申请专利16262项,授权专利10464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位居国内汽车企业第一位。

新闻推荐

芜湖市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本报讯(记者陈旻)今年以来,芜湖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