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区“生态治水”打造城市“绿廊”
□本报记者 潘晔
两岸垂柳依依,成片的美人蕉在水中摇曳……如今的澛港西区水系如同一条城市“绿廊”,给人们带来“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景观。
“过去,水系两侧均为菜地,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内,岸边散发阵阵恶臭。”家住澛港小区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到了夏天,家里连窗子都不敢开。
“澛港西区水系的治理,是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实施的。”弋江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水系两岸的护坡是冰冷的钢筋水泥;现在不仅换成泥土,还种上了绿色植物,整个护坡如同一个“海绵”。到了下雨天,雨水中的杂质可以被护坡“吸收”,进一步减少水系中的污染物。
值得一提的是,澛港西区水系的整治采取了核心水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更加环保的“三链网式”水环境治理与维护技术,体现了“水生态平衡”的治水理念。该条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从生态修复入手,在水体中形成完整的食物链、生态链,不仅强化生物多样性,而且对污染河道进行生物生态修复。“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可以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并有助于水体增氧。”弋江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恢复并持续提升水体的自净力,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澛港西区水系的改变,是弋江区坚持“生态治水”,打造城市“绿廊”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弋江区在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采取了全流域治理的方法。依据芜湖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任务计划,弋江区境内共9条黑臭水体、全长13.26公里。目前,已经通过省环保厅、省建设厅验收并达到“初见成效”的水系共7条,剩余2条水系已列入2018年整治项目。结合黑臭水体整治,弋江区政府对9条黑臭水体的关联水系进行了水质整治或提升。据统计,全区整治水系约47公里,整治、提升水系约60公里。
和传统整治思路不同的是,弋江区采取了“按效付费”的体制机制。2016年,弋江区为了确保水系治理的效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本着“高门槛、低价格、定效果、严考核”的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由治理企业按“建设-运营-移交”的方式实施。实施单位自带方案进行整治,以项目达标作为考核依据,通过考核则由政府支付相关费用。对于影响水质的外部因素,由整治单位负责解决,政府部门给予全力配合。项目实施前,整治单位还要向政府缴纳高额保证金,整治期间不支付工程实施费用。整治完成达标后,政府退还保证金,建设部网站摘牌后再分年度支付运营维护管理费用。“我们采用1年建设期和5年维护期的‘1+5模式’,将碎片化治理向区域化和流域化治理延伸,最终向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方向发展。”弋江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水环境治理和维护,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新闻推荐
共建鱼水情小朋友的精彩表演引得掌声不断青春活力我是小小交警一圈到底考验团队协作擒敌拳看被子如何变“豆腐块”7月27...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