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天主堂的前世与今生
天主堂位于镜湖区吉和街28号。高踞鹤儿山,俯瞰大江流。19世纪下半叶,西方宗教陆续进入芜湖。1883年,法国神父金式玉在芜湖购得鹤儿山半部,计划建造天主教江南教区中心大教堂。1889年6月动工,江南教区主教倪怀伦(法籍)为大教堂奠基,同年底峻工。并在附近的雨耕山上建造了内思学校,另选址建造了收养弃婴的育婴堂。1891年5月,教会与百姓发生冲突,爆发“芜湖教案”,教堂被烧毁。清政府赔款十二万三千多两白银在原址重建。新教堂于1895年6月竣工。同年8月,天主教成立芜湖总铎区,包括太平府、和州、庐州、滁州等地。天主堂成为华东一带闻名遐迩的宗教场所,仅次于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素有江南“小巴黎圣母院”的美誉。
天主堂呈现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砖、木、石混合结构,平面呈“十”字形。坐东朝西,南北对称布局。通面阔27.7米,通进深40.7米,占地面积1084.51平方米。建筑面积2042.62平方米。大致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钟楼。居于前向,南北对称,面阔三间。第二部分是大厅。通体采用混泥土和花岗岩石结构,耐久坚固。第三部分是祭台。祭台分主次三座,中间一座是耶酥养父圣约瑟的祭坛,左边一座是圣母玛丽亚的祭坛,右边一座是圣子耶酥的祭坛:均有彩色雕像。祭坛平面呈半圆形,两侧各开一门通往祭坛后向的边室。
天主堂是近代西洋宗教建筑在芜湖的成功范例,成为我们今天研究中西建筑文化的珍贵实例。文革期间再次受到破坏,1983年重修。天主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建筑式样为罗马风格,正面左右两座钟楼高约18米,钟楼之间便是教堂的顶端了,上面竖立着耶酥圣像,直立的身躯和平伸的双臂交叉成高约5米的“十”字,寓意为救赎,通体白色寓意圣洁。教堂从东朝西,采用长十字形平面,面宽17米,最宽处27米,东西长达39米,塔楼最高处为29米。半圆形拱券结构是其建筑构图的基本要素。在直廊和横廊的交会处设有三个祭台,正中是耶酥养父圣约瑟,左侧是圣母玛丽亚,右侧是圣子耶酥,墙面绘有“圣经”彩色故事。“文革”初期,天主堂遭到破坏。1983年,芜湖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了天主堂。天主堂现由天主教爱委会管理使用,保存状况完好。
天主堂南侧有一座四层高的神父楼,建于20世纪初,为天主堂的附属建筑。神父楼每层都有宽阔的内走廊,南北两面有很多房间,陈设简单整洁。神父楼前原设有广场兼足球场,楼后山上原建有凉亭。每年夏季,各县、镇的神父都来芜湖歇夏。鹤儿山下挖了地窖。每到冬天,收集冰雪藏于地窖,夏天就变成了冰室。鹤儿山上还饲养乳牛,供应传教士们饮用牛奶。
2013年,天主堂及其附属建筑神父楼与圣母院旧址、天主教修士楼旧址一起,被国务院合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芜湖市博物馆 胡蕾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18日,湾里街道团工委在凤鸣湖爱心教室举办暑期文艺汇演。湾里街道团工委每年暑期,与芜湖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娱乐活动,让辖区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交...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