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将经济景气转化为和谐奋进的文明景象

芜湖日报 2017-08-07 01:03 大字

一座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对而言,经济景气(硬件设施建设)成效显见,而文明景象却需要通过公众坚持不懈的共同培育、维护和坚守,于潜移默化中提升。

刚刚闭幕的市十五届人大第八次会议提出,找准打造经济、城市两个升级版与群众获得感的最大公约数,让发展收获与群众获得、经济景气与文明景象等量平衡。为全市上下强化创新驱动主引擎,开创五大发展新局面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景气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描述,经济景气指总体经济呈上升发展趋势,呈现市场繁荣、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加快的景气状态。近年来,芜湖市经济景气日渐厚实。“全创改”、“合芜蚌”等多个国家级平台在芜湖交汇叠加,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孕育形成。重点培育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一批重大项目逐步发力,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新一轮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文明景象”的生成夯实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硬件环境。

然而,发展收获与群众获得、经济景气与文明景象从来就不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它需要筑牢基础,补齐短板;引领培育,成风化人;协调推进,共同发展。发展收获和经济景气固然是文明景象的先决条件,但精神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素质创建,公民个体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才是文明创建的最终目的。因此,紧紧抓住影响群众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因势利导,共建共享,让人们在创建行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方能进入“文明景象”的新境界。

其实,创建的路上我们一直未曾停步。就以出租车行业为例,芜湖市现有3700辆出租车7000余名从业驾驶员,由于结构松散、流动性强、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该行业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在“贴近群众六走进”活动中,市运管处坚持问题导向,将管理进一步前移下沉,充分发挥出租车公司的创建主体责任,加大文明服务明察暗访力度,完成驾驶员文明轮训2800余名,对上半年被查处的470名违规驾驶员进行停车培训,覆盖率100%。同时通过积极引导,树立了马本萱等一批模范驾驶员以及“雷锋车队”“先锋车队”等先进品牌,将零零星星的“盆景”培育成蔚为大观的“风景”。与此同时,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氛围日益浓郁。从新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芜湖好人”榜单看,30名“芜湖好人”全部来自基层,他们中有孝老爱亲的榜样、有诚实守信的典型、有敬业奉献的表率,有助人为乐的楷模,有见义勇为的英雄。他们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是自身长期坚持实践道德要求的结果,也是江城“文明景象”的生动写照。

将经济景气转化为和谐奋进的文明景象,以群众需求和期盼为导向,以提高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贴近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乃题中应有之义。将经济景气转化为和谐奋进的文明景象,正在深入开展的“贴近群众六走进”行动已画出周详完整的路线图:找出文明城市创建与民生保障的最大公约数,把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与政府各项民生工作统筹起来,固化下来,协调推进,共同发展。其次,将文明风尚融入城市治理、基层单元和本土文化,从而实现社会规范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优秀本土文化、融入群众精神血脉。

一座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对而言,经济景气(硬件设施建设)成效显见,而文明景象却需要通过公众坚持不懈的共同培育、维护和坚守,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让我们一起砥砺前行!

□马小平

新闻推荐

运漕,一个时代

小河流出无为城,向北绕过黄金塔,在我望不见的远方,据说就流过运漕,对故乡人来说,“运漕”两个字生僻,很多人只会说不会写,没有谁确切知道含义,也没人想过如果倒过来说会怎样,好多年后,我听说了京杭大运河漕...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