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忆芜湖青葱岁月
我是1958年从上海来芜湖的知青,如今已有59年了。回忆往事,我们参加过芜湖的建设,也目睹和见证了芜湖的快速发展。
那时,我们上海年轻人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加湖北、安徽等地社会主义建设。我选择了芜湖,因为芜湖在历史上是四大米市之一,地处长江南岸,气候宜人,离上海又近。1958年5月14日,我们一行近三百人,乘轮船来到江城芜湖。在大轮码头,受到了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并带我们在芜湖城区兜了一圈。刚开始,大家觉得芜湖还不错,随后,驶向目的地秃矶山红旗机床厂的路上,就能感到农村的艰苦条件了。到新华印刷厂附近,下了车,四周都是稻田,道路泥泞湿滑,大晴天也不得不换上雨鞋、球鞋,从长江大埂上走上两里路,才能到秃矶山。进厂后,我们被分配到车间当工人,少数在科室当练习生,虽然住在集体宿舍里,睡的是竹篾床、稻草铺,但是,我们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和师傅们一起劳动,也感到快乐。
现在的长江路,原来叫工业干道。1959年红旗厂有职工3013人,修建长江路按人均一米分摊,红旗厂负责造3000多米,也就是说,从王家巷到天门山西路的一段,是我们红旗厂工人一锹一锹挖出来的,而今天的长江路又向南北方延伸,成了贯穿城市南北的主干道。
芜湖公交,也是1958年新建的,1路公交车的始发站就在红旗厂附近。当时,全市只有几条公交线路,而如今的大公交,乘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还方便呢。
以往我们每年探亲回家,都是坐轮船,即使是四等舱、五等舱的船票,也很难买到。乘火车更困难,车站在现在的陶沟,去上海一般在傍晚发车,到南京下关车站,已是夜里,等一两个小时后,再转乘去上海,我们经常年初一到家,年夜饭都难吃到。如今方便多了,快车、动车、长途大巴,三四个小时直达,到上海吃中饭、晚饭都可以。
来芜湖头几年,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新芜路、大花园、镜湖公园、马义兴、工人食堂等,经过多年发展,芜湖的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步行街、临江桥、镜湖公园都很有特色,这几年又增添了方特、雕塑公园、鸠兹古镇、海洋公园等新的休闲场所,加上四县的旅游景点,不仅为芜湖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地,还吸引着不少外地人来芜游玩观光。
59年过去了,我们的工厂由小到大,不断发展,从生产简单车床,到专业镗床、加工中心,再到数控机床。上世纪70年代,还受到国务院表彰,被评为“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企业发展了,我们也老了,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如今成了两鬓白发的老人,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有75岁了,我们把青春年华献给了芜湖,同时,在芜湖人民的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图片来自网络
姜维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磊)芜湖市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品质提升培训班6月13日开班。市旅游局将对芜湖市A级旅游景区进行针对性辅导,助力芜湖旅游品牌创建,推动全市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再上台阶。当天的培训内容非...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