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小火轮
小火轮是曾经忙碌在内河航道中的小轮船,我们水乡人称之为小火轮。小火轮本身并不具备载客功能,只能提供动力助航,它必须并排绑一艘二层木制客船,才能载客运营。旅客上船后,一律到木制客船的上层或到配有长板凳的船舱休息。
1958年,我在芜读书,就经常乘这种小火轮,往返于芜湖与无为之间,从我家到芜湖船票只要七角钱。小火轮航速慢,它悠哉悠哉航行在裕溪河上,坐在船上层,水乡两岸风光尽收眼底。芜湖与无为客轮都是早晨六点对开,一般航程需10个小时,沿途停靠10个码头。坐这种小火轮可不能心急,为了打发时间,旅客们三五成群打扑克或闲聊,或唱上两句小倒戏(庐剧),在不经意间,时光就这样悄然溜走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又一小站到了;下船的旅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踏着贴近水面的跳板依次上岸,秩序倒也井然。
在芜湖至无为的10个客运码头中,有一个叫小河口的小站,原先这里没有客运码头,但这里旅客不算少;水上客运没有码头,客轮无法靠岸;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改用渡船上下客,客轮到小河口事先鸣笛、减速,渡船把旅客划到河道中心,与行进中的客轮并行,船工用带钩的竹篙,钩住渡船,使其紧贴客轮,在缓行中完成旅客上下。因为存有安全隐患,不久这里就建了一个客运码头,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方便了水乡人出行。
长江每到枯水季节,水位降低,裕溪河水流入长江,河床水浅,航道变窄,小火轮就停开了。此时,有关部门就在裕溪口附近的杨拐,筑一道大坝阻断河水流入长江;芜湖与无为的客轮航运也只能到此为止。旅客及随船货物到杨拐必须全部下船翻坝;人们挑着行李,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奔向另一艘小轮,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那也真是受罪。
上世纪60年代后期,航运部门在裕溪口建过江船闸,彻底解决旅客翻坝之苦;但由于等待过闸的时间较长,仍觉有些闹心。令人欣喜的是船过大闸,在长江里航行且能经常看到江猪(江豚)在长江中追逐浪花,翻腾嬉戏,甚至伴我而行。
如今,水乡人出行方便快捷,乘车从芜湖经通江大道到我家40分钟车程。合福高铁和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均采用高架方式,越过水乡的河沟港汊,像两条卧龙伸向远方,村村通公路已连接到家门口。
小火轮由于自身的不足,早已退出客运市场,离我们远去;但在那个年代它方便水乡人出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小火轮,一个时代的印记,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尤德龙
新闻推荐
芜湖市开展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清理解决政策缩水、执行走样等问题
本报讯记者6月1日从市教育局获悉,芜湖市开展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严格规范各地、各校学生资助管理制度与政策执行,清理解决政策缩水变形、执行走样等问题,全面提升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水平。通过开...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